宿舍環境總的來說還可以,六人間,兩個衛生間,有風扇、有空調,晚上23點熄燈斷網。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外引”、“內培”與“柔性聘用”并舉,實施“251人才工程”、 “532人才結構計劃”等人才結構工程計劃,逐步形成了以碩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高、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高、具有海外經歷的人才比例高、外(臺)教比例高等“四高”為特點的師資結構。目前,全校專任教師1000余人,其中碩博士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3%,高級職稱教師占49%。雙聘院士和*6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6名。學校的“教師發展中心” 被評為省級示范中心。
實驗教學用房近1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原值達3.3億元。建成了現代工程訓練中心;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立項4項;文科情境體驗教室12個;校企共建實驗室18個,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310個。圖書館藏書170.8萬冊,電子藏書136.3萬冊。信息化、數字化校園高起點建設。
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5個,省級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精品課程29門,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4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65個,省級教學名師12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9項,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