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招生網和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福建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32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1399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不過每年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福建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1、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287名;
3、福建高考2022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4、福建高考2021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3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0311名;
5、福建高考2020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3996名;
6、福建高考2020年考生上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163名;
二、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福建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福建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福建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 | 411 | 48287 | 省政府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343 | 110311 | 省政府 |
3、2020年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福建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專科 | 324 | 113996 | 省政府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 | 419 | 41163 | 省政府 |
錄取通知書寄來不在家怎么辦
錄取通知書送過來自己本人不在家也是沒關系的,只要自己的家人或親戚朋友等,代收也是可以的,只要電話保持暢通就可以,自己家里有人就可以,可以讓家人帶著身份證去取就可以了。還有鄰居、親戚、朋友等代收。
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
根據教育部規定,錄取通知書需在本批次錄取結束后一周寄發,一般7月是提前批和本科批次的發放、接收時間。
對于錄取通知書下發的時間,具體郵寄時間視兩地距離而定,原則上按比較遠的地方先發,一般寄出后10天內可到。
若考生半個月后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可聯系高校招辦,最遲都會在上學前一兩周發到考生手中或考生原來所在的學校。
純211大學排名名單(剔除985)
由于教育部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對各大學排名,因此本文將以國內較為權威的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情況為準,根據2022年校友會中國大學的最新名單,全國共有73所純211大學。其中排名第一的純211大學為北京科技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武漢理工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南京理工大學。
此外全國排名前十的純211大學有:
1、北京科技大學,全國排名第33名
2、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3、南京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4、西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5、華中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6、暨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9名
7、河海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8、南京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9、北京交通大學,全國排名第41名
10、南京農業大學,全國排名第42名
三、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校介紹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是2005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由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2009年5月,廣州市政府批準學校加掛“廣州社區學院”牌子。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塑校、特色興校”。辦學定位是:立足廣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城市發展;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與社區教育;以專科職業教育為基礎,積極拓展本科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職業教育規律,致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凸顯城市建設與城市服務辦學特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社區教育與服務示范中心和嶺南文化傳承基地。學校發展的四大辦學優勢是: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中心區、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風景區、文理工藝專業兼有的綜合區、畢業生高就業率的示范區。 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50多年來為社會各界培養了30多萬人才,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2009年12月,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20年4月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學校位于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現有廣園南、廣園北、海珠、濱江、越秀、花都共6個校區,均分布在中心市區。主校區廣園南、廣園北校區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白云山下、麓湖之畔。廣州科教城新校區已開工建設。學校建有多功能的現代化圖書館,教學大樓、實訓大樓、宿舍樓、學生活動中心、室內外體育場館等設施一應俱全。數字化校園、綠色校園、人文校園、平安校園建設持續推進,整體建設與應用水平在全省高職院校中位居前列。 目前,學校面向廣東、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山西、內蒙古、河南、貴州、云南、甘肅、河北、新疆、青海等16個省、自治區招生,第一志愿上線率和新生報到率連年保持較高水平。學校圍繞服務廣州城市建設與城市服務兩大板塊開設有城市建設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國際商務學院、食品科學與美食養生學院、公共管理(社區管理)學院(與社區禁毒學院合署)、藝術設計學院(與電影技術學院合署)、旅游學院、關山月中國畫學院(與許鴻飛雕塑學院合署)、國學院(與非遺傳承學院合署)、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基礎課教學部等教學單位,以及高職教育研究所(與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廣州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合署)等科研機構。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專兼結合高素質教師隊伍,F有教職工636人,其中專任教師42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46人,雙師素質教師339人。 學校不斷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優化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有國家骨干專業2個、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2個、省高職教育重點專業2個、省示范校重點專業4個、省二類品牌專業4個、省高水平專業群4個等省市級以上專業29個,其中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市政工程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市場營銷等4個專業群為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以高水平專業群為契機,創新“產業學院”、“訂單式”、“2+0.5+0.5”、“現代學徒制”、“中高本協同一體化”等多種育人模式,推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質量標準保障體系建設;深化職教改革,獲得省市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10多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4項;實施專業與課程體系診改,建立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職業課程體系,全面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著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在國家、省級和市級技能競賽屢獲優異成績。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97%,畢業生就業率連年超過98%,位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畢業生社會評價滿意率超過95%。 學校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校企共建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省級重點實訓基地8個、省級協同育人平臺2個、省級職教集團1個、市級示范性實訓基地9個等,校內實訓室200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58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與企業合作共建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蘿崗食品學院、廣州城市職業學院遠望谷物聯網技術學院、珠啤新零售產業學院、金衡會計學院、廣州廣電傳媒新媒體產業學院、電影技術產業學院、珠啤新零售產業學院、點都德產業學院、中酒·鉑爾曼旅游學院、保利恒福養老產業學院等產教融合產業學院。建有食品工程特色學院、城市建設特色學院等廣州市特色專業學院,食品工程產業學院、物聯網產業學院等廣州市產教融合專業學院,擁有關山月家屬授權冠名的全國唯一“關山月中國畫學院”,與著名雕塑家許鴻飛合作成立許鴻飛雕塑學院。與韓山師范學院、韶關學院等本科院校合作開展“2+2”應用型本科、“三二分段”專升本等專本協同育人,與中職學校合作開展中高職“三二分段”協同育人,與知名企業合作開展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培養,與馬來西亞城市大學開展“3+2”專升本試點培養。 學校注重培育校本文化根基,形成了“思誠貴和”的校風和“樂學善用”的學風。創建了國內高職院校首個國學院,將*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培育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質,造就既具有嫻熟的職業技能,又擁有良好品德與和諧人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堅持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通發展的辦學思路,以廣州社區學院為龍頭,以項目為依托,校(學校)企(企業)社(社區)政(政府)多主體合作,從社區教育網絡構建、發展研究、人才培養、開放共享學校資源等多方面推進,探索廣州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構建高職院校引領社區教育發展的廣州模式。目前,廣州市依托我校成立了“廣州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廣州市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基地”,彰顯廣州社區學院的功能。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國內外合作與交流,提升辦學的國際化水平。目前已與德國、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境)外、地區文化教育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其中與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合作共建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吉隆坡本科校區、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中馬國際學院”暨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廣州校區,2019年起首個合作辦學專業“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開始招生,目前共有在校生87名。選派骨干教師赴國(境)外培訓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教育能力。遴選學生赴德國F+U薩克森培訓中心、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北方大學、沙巴大學交換或交流,,每年選派學生赴日本完成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出國深造平臺。 學校將深入貫徹****思想,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立人立業,立德立志;教師為根,學生為本”的治校理念,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強化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