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用戶座談會講話稿】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廠員工對諸位在百忙中親臨我廠檢查指導工作和參加座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多年來給予的幫助、支持和合作,表示誠摯的感謝!下面我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簡要匯報一下我廠近一年的基本情況。
一年來,我們著重按照質量體系要求和廠家的6s管理要求,抓好質量管理和服務。認真做好電話跟蹤、24小時值班、外出救援、上門走訪等服務工作,對照質量體系要求,定期進行檢查、內審和外審,使質量體系工作在我廠得到了正常有效地運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各站增加了一至兩名服務顧問,我們還開展了預約修車服務,采取主動打電話詢問和用戶打電話事先通知的方式,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率的提高。
我們非常注重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糾正和改進。去年召開座談會以后,我們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召開了專題辦公會,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實施了改進措施。主要有:一是購置了一臺專用外出救援車,方便客戶,確保了外出拖車時的安全和快捷。二是調整了工作時間,由原來上午8-12時,下午1-5時改為8-17時。中午業務室、車間、倉庫替換就餐,有人值班。雙休日、節假日由原來上午8:30,下午5時改為8-17時,并增加了業務和修理人員,以方便用戶中午、雙休日、節假日的修車。三是加強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職責意識教育和培訓。多次利用會議等形式,從社會的發展和市場要求等方面進行教育,提高大家的認識。利用廠家提供的服務理念光盤進行學習培訓,結束后,組織理論考試。同時,根據電話跟蹤、客戶意見征詢表等的記錄情況,對服務不好,不到位的人員按照廠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服務質量。
我們在滿足用戶修車要求上做了許多工作,但同時也非常清醒地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加以改進,在此,我也真誠的歡迎大家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作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用戶的支持,企業就無法生存。不隨時接受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改進,企業就不能發展。我們廠這些年之所以能夠生存,而且有所發展,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有了廣大用戶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我們在座朋友的大力支持與合作,這是事實,也是我們廠全體員工在實踐中最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所以在這里,我要再一次向參加今天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多年來所給予的支持與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篇二:員工座談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今天你們給予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暢言心中所想、所感、所悟,這既是你們對我們的關心和鼓勵,也是你們對我們的肯定和重視,謝謝您們!
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天,是我們人生軌跡發生巨大轉折點的一天,也是我們真正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開始!上班后的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啟發。對于我們這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如何盡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如何將在校所學的書本知識更好地發揮到工作實踐中,都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決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我對剛參加工作的體會。
首先,體會最深刻的就是自豪與幸福。地委作為全區最高的黨政機關,代表著權力與地位,是很多人想實現夢想而為之努力的動力。今天我們有幸走進這座莊嚴而神圣的大樓,更加榮幸能夠來到地委辦這個大家庭里工作,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地委辦給了我們一輪閃亮的光環,地委辦的領導和同事們則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從報名的那天開始,領導們就以一種隨和,耐心,熱情的態度接納了我們,這更加堅定了我要考上地委辦的決心。現在我們每月工資不高,你們盡心盡力的幫我們解決了吃住問題,不管是上一屆的陳秘書長,現在的梁秘書長,還是幾位書記,科長,以及同事們,都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關心與鼓勵,此時此刻我們能坐在這里發言,這就是最好的證實。
其次,對工作的不適應性。大學畢業進入新崗位,我們有許多需要面對的考驗。全新的環境里嚴格的規章制度代替了大學的自由隨意;來自各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取代了曾經熟悉的同學;全新的崗位上,我們的定位由教育的接受者轉變為技能的掌握者;辦公室工作千篇一律,枯燥無味,忙時加班加點,閑時無事可做。這許許多多的巨大改變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
再次,是緊張感。地委辦公室是地委的“心臟”和“窗口”,是溝通上下級的“咽喉”、聯系左右的“紐帶”。地委辦作為地委綜合辦事機構,不僅擔負著為領導決策進行參謀和為全局提供服務的重要職責,而且還要與社會各單位打交道。因此辦公室里必然是人才濟濟,加之今年辦公室要招進幾名博士生和碩士生,從知識和經驗上他們都優秀于我們,這對于我們剛走出象牙塔的學子來說產生了極大的壓力。辦公室許多工作雖然看起來是小事,卻都要牽動全局、影響全局。辦公室的特殊地位決定了辦公室工作來不得半點疏忽,哪怕是一個符號、一個字,一點點的疏漏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但這對于平時大大咧咧的我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辦公室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干好辦公室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起跑點。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我在社會經驗和知識結構上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但我會做好一下幾點,努力使自己能勝任辦公室的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
剛從大學校園出來,無論是為人還是做事方面的經驗都很欠缺,為了能夠盡快融入地委辦這個大家庭,一方面我通過各種書報雜志、網絡、文件等載體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觀念,不斷拓展視野,增強自己的專業水平,為能夠適應工作需要而不斷努力;另一方面我盡量多跟領導和同事交流學習,在坐的每位領導和同事,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我會努力向你們學習,多問、多聽、多看、多想,多向你們討教經驗。也希望各位領導和同事能夠給我多點幫助和批評,我會虛心接受,不斷上進,盡快熟悉和適應工作環境,了解工作性質和職能,使自己進入工作角色,努力讓自己迅速成長為一個思想進步、技術過硬、扎實肯干的求職工!
(二)嚴格履行崗位職責,扎實做好本職工作
辦公室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干好辦公室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起跑點。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娶樂于奉獻、快樂工作的良好心態,學會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平凡的工作,在細節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大事不含糊,小事不馬虎,確保各項工作少失誤。牢固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意識,始終堅持舉輕若重的原則,處處留心、時時細心、積極主動配合同事的各項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準時、高效地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要保持極強的責任感,自覺承擔工作責任、組織負責、社會責任、,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實現“責任”習慣化,以極端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宏大的理想,仍然是我們的追求;不斷的求知,仍然是我們的動力;積極的進取,依然需要我們秉承。作為一名地委辦公室的職工,我們自豪而不自傲,自信而不自大。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正所謂學無止境,坐在飄揚的黨旗下,我們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我堅信在辦公室領導及同事們的關心、寬容、支持和幫助下,我們會更快的成長起來,不辜負領導們對我們的期望。今天我們以地委辦為榮,明天地委辦將以我們為榮!
以上就是我的發言,如有不正之處,請你們批評指正。謝謝!
【篇三:銷售座談會發言稿】
大家好。我是xxx。很榮幸能有機會與各位專家就貿易融資業務進行交流。
現在咱們大多數銀行都已經把貿易融資業務從公司部分離出來,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部門來運做。因此呢,在各個方面大家都有個探索的過程,包括在開發計劃和開發模式等問題上,現在咱們基本上沿襲了原來做公司業務的方式方法,這其中就有問題了。那怎么加速這個成長的過程呢?按一般的原則來說呢,應該是一打基礎,二做設計。就目前來說,必須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這話在今天看來還是有啟發意義的。
那么,這些前期準備工作都包含哪幾個方面呢?下面我展開來說一下。
首先來說數據,在進出口數據這一塊,以前咱們各家行也做了一些積累,但數據主要是由海關按月或按年提供的進出口宏觀數據吧?還有一些企業數據,應該是企業申報的時候留下來的吧?再就是可能有的行也參考和使用了一些公司部積累的數據,這些數據主要也是企業財務數據吧?做貿易融資業務分析的話這些數據夠不夠用呢?至少是不太好用吧?那什么數據有用呢?首先來說,至少就應該找到一套完整、系統的進出口統計數據。
有了數據就開始做分析了。在沒有海關數據之前,咱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方法是不是按照行業、企業的財務指標,比如說資產、銷售收入、利潤、負債等等,來做行業企業的排名呢?后來拿到了海關的宏觀運行數據,但是因為數據量本就有限,能用的上就最好了,更何談分析呢?再后來,我們各家行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采集到了一些進出口企業的數據,但在使用方法上卻沿襲了原來做財務指標排名的方式,只不過指標變了,主要是按照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行業等指標來進行排名,但問題是:用這種評先進的方式來做信貸行不行呢?如果不行的話,應該怎么分析和使用進出口數據呢?
其實大家是做了許多有益嘗試的:交通銀行當時考慮的是海關數據在貿易融資部和外匯業務管理部中的協同使用。招總行提的是以什么樣的數據輸出形態來保證數據的有效運用。深發展總行提過要不要細分的問題。今天有咱們民生總行貿易融資部的同志在,當時民生對我們做的國際業務綜合數據庫,提出了很多好的完善建議和意見。中總行和工總行也都提過數據處理方法的想法。這些嘗試都是大家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把大家的經驗和意見做個歸納,可以發現,各家行在數據使用和數據分析上大部分還是參考了對公信貸業務的方法。但貿易融資業務畢竟不同于傳統的對公信貸,是不是應該有一些使用和分析上的特殊性呢?
作為銀行,咱們是要對選擇的客戶進行投貸,獲取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從這個角度出發對行業企業進行銀行專有分析呢?比如說,除了應該關心國際業務各個行業企業的貿易融資量和結算量之外,是不是也應該分析一下各個行業企業的利息收入情況和手續費收入情況怎么樣呢?推而廣之,像貿易融資業務量在某一客戶所有業務總量中的占比、貿易融資業務的產品使用數量等等這些指標是不是也應該納入我們的分析范圍之內呢?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從這個角度出發來把握行業和我們銀行關系更近?至少來說也是不可或缺吧?
把這個工作做完了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行業、企業都有多個業務指標,比如信貸總量、貿易融資量、結算量等等,但各行業企業指標的比例是不同的,從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屬性的行業類型和企業類型。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對不同類型的行業企業,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了,我們姑且把這個產品和服務稱之為“業務集合”。在知道了各個行業企業的貿易融資量、國際結算量等指標以及占比的基礎上,我們就有可能考慮針對某個行業或企業是從哪種業務或產品入手、如何區分業務的主從關系和搭配關系了。
外部分析完了以后,就要結合行里的實際做計劃。有了剛才說的這么幾條,做計劃應該有點意思了吧?以前的計劃是怎么結合的呢?有的行可能主要是用排版解決的,一是外貿情況,二是本行數據,三是解決方案,中間基本上沒什么關系,寫起來很難寫。如果像現在這么做的話,你知道北京市各個行業的利息收入、貿易融資量、客戶類型和業務結構了,再結合咱們自己豐富的從業經驗,想沒點心得,沒點想法,想不做出計劃來都難啊,這個時候做起來應該是“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如果說只有外貿情況分析、行業財務分析、龍頭企業名單的話,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把名單分給客戶經理去做,什么產品類型啊、產品組合啊、產品方案啊什么的都很難準備好,策劃、經驗、組織什么都看不出來,客戶經理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不知道怎么做。
做到這就可以開個叉了。如果說只是指導客戶經理工作的話,這么做深化了我們在業務領域的研究深度,研究成果做出來了,本身也是一種進展,這個時候咱們的知道肯定是有特點,有內容,有新意了,跟原來只是發名單、只是提供一些宏觀信息的差別很大了?
如果說是要指揮客戶經理工作的話,大家注意啊,前面說的是指導,現在說的是指揮,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啊。如果說我們要想做到指揮的話,前面說的這些就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主要還應該做些什么工作呢?有一個行在做供應鏈金融的時候提過一做模式,二做平臺的概念,等咱們總行、分行國際部把模式和平臺做好以后,客戶經理有了模式和平臺的支撐,工作就比較容易發揮。而有的行在探索過程中間,對平臺和模式的作用認識不是很充分,抓的不是特別緊,主要靠業務員自己的摸索來實現,由于缺乏(咱們在座的各位領導所能提供的)平臺和模式的支撐,業務經理的發揮就受到很大限制,結果怎么樣呢?結果就是工作局面比較被動。從這里可以看出,模式和平臺的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就好比當年共產黨從農村走向城市后必須要面對的重大轉變,中間有一個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在這個時候,第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思想,第二是要有組織,有安排,有人才。第三呢,咱們銀行現有的人才肯定是不夠的,說到這想到劉主席說過的,現在咱們銀行業是一缺數據,二缺人才。這個時候培訓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團隊各級主管的培訓。
從剛才咱們說到的正反兩方面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出總結模式和搭建平臺是做貿易融資業務的兩個關鍵。那么這個模式和平臺的問題怎么解決呢?
個別同志可能還不知道怎么下手呢?我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考慮,簡單來說就是“七看”。
首先來說,我們覺得應該看政府,圍繞地方政府的外貿戰略,搞出外貿特色來。
第二是看港口。港口是外貿樞紐,只要把港口看好了,以港口為中心輻射外貿企業就不難做到了。
第三是看本地重點外貿出口企業。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展開說了。
第四是看外資外貿企業。這些企業以出口為主,有國外市場的依托,在現金流的穩定性上有一定的保證。
第五是看臺資外貿企業。這些企業比較特殊,出于某種考慮,國家有政策上的支持,前面又有咱們國開行和華夏銀行的先期進入,按道理來說是可以降低風險的。
第六是看那些資本走出去的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境外的中資企業(非金融類的企業),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兩千億美元,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了1500億美元,每年實現的利潤已經達到了177億美元。應該說這里面咱們的業務空間還是很大的。同時呢,這些企業又有國家的專項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機制,這就降低了我們做業務的風險,所以說這類企業應該也是屬于我們重點關注的企業。
第六是看總行。以總行為中心,用好總行的政策和產品。
這個“七看”產生的基礎除了一般的策劃原理,比如說:創新原理、人文原理和造勢原理等之外,就是我們提出的“向心理論”與“共振原理”。我們的策劃方案主要是考慮讓銀行以政府為中心、做好政府配套工作策劃,以總行為中心、做好總行配套工作策劃,以領導為中心、做好領導配套工作策劃,還有就是以自身資源為中心,做好對自身資源的策劃,最終要實現的就是銀行在這幾個中心下產生的業務上的共振。大家可以想想,按照這個模式搞的話是不是就能實現一種多贏與長效的工作局面?
如果說大家對平臺和模式的問題認同,馬上就有一個問題,就是單靠銀行自己的力量目前來看好像還不太夠,好像條件還不是很充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整合各種力量來實現這個模式和平臺呢?我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來說,就是要立足本行,按照“向心”的思路,確定幾個備選方案,對行內對應的“人脈”資源進行仔細的梳理和分工,根據第一階段的聯系情況,找到突破口。重點是探索推進模式與搭建運作平臺。
第二是積極動員總行力量。動員總行力量的好處:一是有效,總行資源豐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有利,總行的參與能讓總行加強對分行的關注,自然而然地會給與更多支持,比如說特殊優待政策、額外的資金額度和新產品支持等。這對分行未來的發展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是積極利用好有相關資源的中介機構為銀行出謀劃策?比如說我們。 我們的wto研究會是商務部下面的一個組織,在商務部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對大家進軍貿易市場能夠起到一種橋梁作用。同時,對大家了解反傾銷的動態、掌握商務部的政策、分析外貿管理政策和外商投資方向啊、特點啊什么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一。
二來呢,工經聯本身又是協會的協會,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在咱們銀行需要進行如行業、市場、產品、技術、進出口知識、企業概況等方面培訓的時候,都可以發揮工經聯的優勢。同時在批量客戶的組織和推介方面工經聯也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三來呢,因為歷史的原因,工經聯和各地經貿委、國資委有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這些機構在組織當地企業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四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同志兼任工經聯的會長和工程院的院長,工經聯和工程院的配合也比較方便,如果銀行需要工程技術方面的培訓、咨詢、論證、評估,我們可以幫忙聯系。
第五我們和金融時報以及新華社等新聞媒體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大家都知道,金融時報跟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關系都比較密切。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加強溝通。
以上是我們對大家在貿易融資業務經驗上的一個簡要總結,詳細的材料都在我們給大家準備的光盤里,我剛才講的就算是拋磚引玉吧,下面,還是歡迎大家發表高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