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7關(guān)于廉潔文明家風發(fā)言稿
家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是幸福生活的港灣,也是反腐倡廉最為重要的一道屏障。而家風,作為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殷實的家底,更是無形的財富。家風的好壞,關(guān)系到國家,以及社會肌體的好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上下狠抓黨風廉政建設(shè)和反腐倡廉,過去的種種“四風”惡習、陋習逐漸遠離,但是一些隱形“四風”行為、披上“隱身衣”的不正之風給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出了新的難題。傳承廉潔家風正是加強黨風廉政教育、破解“四風”難題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
縱觀古今歷史長河,始終堅守“廉潔家風教育”而剛正不阿、廉潔奉公之人,比比皆是。
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清末名臣曾國藩曾在家書中這樣寫到:“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fā)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在他的嚴格教育下,大兒子曾紀澤成為我國著名外交家,收回割讓給俄國的半數(shù)以上的國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巨大勝利。而曾國藩的次子曾紀鴻也成長為著名的數(shù)學家,他的后代政治家、科學家、學者人才輩出,整個家族成為一個可觀的文化現(xiàn)象。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與他同朝為官的親弟弟曾國荃,由于他家風不廉,雖然迅速積累起百萬家產(chǎn),但后代貪腐揮霍后,很快敗落,最終落得個貪官的罵名,為后人所不齒。
在臨洮縣,有這樣一位好縣長,他在工作崗位上連續(xù)奮戰(zhàn)了17.5個小時后,由于勞累過度,倒在了辦公室,年僅45歲,8月18日,臨洮縣城萬人空巷,街道兩旁人山人海,群眾手持“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縣長”等標語,含著熱淚送別他最后一程,中宣部追授他為全國“時代楷模”“新時期基層黨員優(yōu)秀代表”等榮譽稱號,他也先后被省、市、縣委追授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他,就是柴生芳。
“我能奉獻給你們的,只有熱血和汗水”、“如果我愛財,我就不回甘肅了”、“一心可喪邦,一心可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這些話,不但被他寫在工作筆記本上,更被他貫徹在了日常工作之中。柴生芳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wù),用自己的行動和廉潔家風表達了“升官發(fā)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堅決。正是柴縣長傳承和發(fā)揚廉潔家風,才以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為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同樣在臨洮縣,有這樣一戶“全國五好家庭”、“甘肅省最美家庭”,說到這里,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這個家庭的主人是誰,但說起臨洮縣“木廠張記”的“糟豆腐”,想必大家早有耳聞。而說到“木廠張記”,就不得不提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佘太君”的“木廠張記”前任“掌門人”常慧斌。
常慧斌生前是臨洮縣洮陽鎮(zhèn)木廠村遠近聞名的賢妻良母、致富能人,同時也是一名優(yōu)秀中國共產(chǎn)黨員,在群眾中享有很高聲望。常慧斌既是慈母,又是嚴師。她與丈夫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先教做人后教成才,從不嬌生慣養(yǎng),良好的家風,培育出了孝順、誠信的好兒女。常慧斌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在她的兒孫們心中埋下了善良的種子,正是這種良好家風的教育,成就了這樣一個幸福美滿、團結(jié)和睦的大家庭;也正是這種良好家風的傳承,激勵著常慧斌一家人為臨洮縣經(jīng)濟發(fā)展和美食的推廣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農(nóng)民,但我很慶幸自己從小就成長生活在良好家風的環(huán)境中。從我懂事那天起,父母就時常教育我要尊敬師長、遵守社會公德、不取不義之財。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我們有著持久深遠的影響。工作幾年來,我最深的感觸就是,我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人民公仆,而感到無比榮幸,雖然日子過得緊一點,買不起大房子,開不起豪車,也穿不起名牌衣服,但是工作有奔頭,家庭很幸福,心里也很踏實。
“做人正直、不貪不義之財”,這些父親教育我的家風訓誡,將伴隨我一生,而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將以曾國藩、柴生芳、常慧斌為榜樣,學習曾國藩的廉潔奉公、學習柴生芳的為民愛民、學習常慧斌的家庭教育,今后無論工作崗位和職務(wù)如何變換,轉(zhuǎn)變的是我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不變的是傳承和弘揚廉潔家風的赤子之心。
家風無言,卻有著滋潤心靈、培養(yǎng)美德的無聲力量。傳承廉潔家風,我們可以從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原動力,使其成為孕育優(yōu)良黨風、涵養(yǎng)淳正社風的源泉。正如所強調(diào)的,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風廉則民風純政風正,讓廉政的陽光照耀大地,講廉潔,樹家風,讓我們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不忘初心,逐夢前進!
篇二:2017關(guān)于廉潔文明家風發(fā)言稿
每到春節(jié),一副傳統(tǒng)對聯(lián)是很多戶人家的選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風吹日曬,字跡或會模糊,但好的家風卻會如化雨春風,護著家、護著國。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十八大以來,多次強調(diào)家風,說的是“小家”,著眼的是“大家”。
3月,重訪蘭考時,會見了焦裕祿的5個子女。而女兒焦守云對說,“我們一定繼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代的保持、傳承下去”。聽后,一邊點頭,一邊說:“好家風,好家風。”
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diào):“每一位領(lǐng)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shè)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2017年3月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詢問上海奉賢區(qū)“奉賢”之含義,肯定家風、村風與民風建設(shè)。對家風的重視,始終如一。
縱觀已查處的大案、要案,很多fu敗分子的違紀違法行為中,往往有“家族fu敗”因素。父子兵、夫妻檔、兄弟幫屢見不鮮,甚至“全家總動員”,把公權(quán)變?yōu)椤八饺擞喼啤薄O駝㈣F男、蘇榮一等一批權(quán)高位重的黨員干部,因家風敗壞嚴重違紀違法,最終走向不歸路。對領(lǐng)導干部來說,家風關(guān)系不僅是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關(guān)系到黨風、政風、國風。
在我國明朝戲劇作品里流傳下來這樣一句話“當官不為名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也恰恰反應了民眾所祈盼為官者的清廉。
說到為官的清廉于儉,當屬許鐵堂了。許公,名? ,字天玉,號鐵堂,生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崇禎十二年中乙卯科鄉(xiāng)試,康熙四年被朝廷選授為鞏昌府安定縣(今定西市安定區(qū))知縣。據(jù)傳,每逢清明之日,歷任縣官率士民百姓,簇擁定西城隍轎仗,前往許公墓地祭祀,此風一直延續(xù)到1946年。作為一名七品芝麻官,能享受如此冥福殊榮,在歷史上十分少見。
許鐵堂在任鞏昌府安定知縣時,克己奉公,關(guān)注民間教育,將自己的俸祿全部用于興辦私塾學堂,以至于到了無錢娶妻的地步,五十幾歲仍是孑然一身。后來,下屬看到生活困苦,建議適當增加賦稅,從中抽取部分用于修繕房屋、改善生活。許鐵堂聽后大怒:“為官不能清正,其禍如虎。為官清廉在于儉,自己尚且不能做到,何以服眾?”下屬聽后羞愧難當,從此不再提及此事。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許鐵堂在定西上任3年,安定適逢大旱,民不聊生,許公上疏,請求朝廷減負賑災,因有逆上意,被解罷官。離職時,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解組后別安定父老四首》,詩中寫到為官之美德,做人之情操。面對安定之大旱,許公寢食難安,面對百姓之疾苦,許公心急如焚,詩中寫道“莫求豐年玉,但為荒年谷。維時稍休豫,庶無黍食祿”。
后來許鐵堂因生計無處著落又返回定西,以前的下屬見其生活困難無法度日給他送去糧食,他堅決不收,終因貧病交加,客死隴上,康熙十年(1672年)。老百姓將其安葬于東山腳下,歲時祭祀。
無論是歷史長河里清廉于儉的許鐵堂,還是在我黨領(lǐng)導下的好干部焦裕祿,在他們的博大的胸懷里裝的是國家和人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為現(xiàn)已成婚的我,將從父輩們身上學習他們的做人、做事,以及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和簡樸的生活,將這樣質(zhì)樸的家風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