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和其他所有文學一樣,有它自己的要素,平仄就是其中之一。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對聯平仄,歡迎大家閱讀!
對聯平仄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簡稱“仄起平收”,是受格律詩影響。平起仄收,依然上口,以此仄韻詩詞存在。兩句押韻,同收反收一樣上口,以此格律詩有首句押韻平收格式。仄韻古絕,若首句仄收,一般需要押韻!洞航ㄔ乱埂肪攀灼哐怨沤^,一律一二四句押韻且同收,第三句反收,其中三首仄韻。以此,只要押韻或反收,即可流傳因上口。(此聯押韻且反收)。古例如下: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添字聯,據傳出自解縉。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出自《滕王閣序》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出自《春江花月夜》,由工整兩聯組成,聯一兩聯仄收,聯二,平起仄收。
傳承靠大家,不是靠專家。好句,無對仗,不合律,一樣傳承。
不合規則古有,但是范例不多。句句合格律,處處可遇;字字嚴平仄,時時有逢。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螃蟹渾身甲胄,鳳凰遍體文章。|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工整至極并非難,平仄嚴合常是巧。(巧,巧合,巧手。)
綜合以上,得出以下:
不工不整亂平仄,不可嘲諷。盡善盡美無瑕疵,是必追求。
嚴格折腰七絕《龍真鳳假雨色風空》|新韻
鳳舞龍飛龍舞鳳,風生雨落雨生風。
假亦真時真亦假?占瓷幧纯铡
七古《亂霧閑云》(斜黑體不合正格)
鄭崗:亂霧澗聲山瑟瑟。|仄仄仄平平仄仄。
王勃:閑云潭影日悠悠。|平平平仄仄平平。
鄭崗:情殤斗轉何知北。|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勃:物換星移幾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閣中帝子今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鄭崗:殿外王孫古幾留?|仄仄平平仄仄平。
鄭崗:窗前皓月色相照。|平平仄仄仄平仄。
王勃:檻外長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皆出自《滕王閣序》。整體可稱折腰七律,折腰兩次。
首聯山對日,彌補了江對月之不足。
帝子對王孫,絕對;首哟沃,臣子、君子再次之。
合并不有違和,說明足夠工整可有出句之意境。都說藝術源自生活,我說會對仗不有生活,亦可創作。
嚴格七律《亂霧閑云》
亂霧鷲鳴山瑟瑟。閑云鶴影日悠悠。情殤斗轉何知北。物換星移幾度秋。
殿里王孫今幾在?閣中帝子古何求?長江檻外隨風去,皓月窗前逆水游。
此詩可意指古都失去往日繁華。原詩“空自流”,江中無船,非繁華狀。
此例說明大部分情況,工整至極并不困難,平仄嚴合更是容易;兼得常是巧,手巧加碰巧。
格律規則繁瑣,記住正格即可,嚴格合律簡單,不理救拗一說。
綜上,自創對聯,五字七字,合律為佳,嚴合正格更佳。對句前人,合律對合律,無律對無律。
長聯,本文指多句聯。
格律詩有隔句對,只能兩聯平收,如: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詩外對聯,同樣有不和規則,如安徽休寧齊云山寺聯“心即佛,佛即心,須要認清腳跟。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頭。”,又如“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前黃昏,后黃昏,黃昏渡前度黃昏!
出句:東不管,西不管,酒館。|買不是,賣不是,熊市。|胖也罷,痩也罷,來吧。
對句:興也罷,衰也罷,喝吧。|漲也罷,跌也罷,跑吧。|軟不吃,硬不吃,花癡。
前面出自清末。中間,08年被股市套牢時所作。后面現作,上仄下平。
出一:除舊歲不忘舊情。|出二:除舊歲不忘舊愛。|出三:除舊歲不忘舊寵。
對一:迎新春又添新歡。|對二:迎新春又添新歡。|對三:迎新春又添新歡。
批一批二:始終如一。有批無批,含義不同。
此聯雖七字,但異于一般詩句,實為多句聯。以此,出句平收仄收一樣上口。
詩可以兩句對兩句,即可八句對八句;詞亦同理。詩對詩,詞對詞,有格對有格。
出句: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句:定風波《只看飛云飄畫容》
只看飛云飄畫容,誰能啼吼又急沖。鸞駕鳳車威過虎,何苦?萬枚霏雪亂常情。
韜晦秋霾遮月影,幽靜,河中暗影已消停。舉目疏離遙蕩里,相距,亦如色相亦如空。
定風波平仄規則: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定風波,去掉兩字之句,即是折腰七律,嚴格說是兩首折腰七絕。古人辦法多,不想折腰定風波。
諸位任意出古句,
鄭崗隨時對下聯。
《鄭崗隨時對》,看詩詞歌賦各種對仗。學習,學而習之,非學而背之或學而贊之。對之即是學習之。
對聯平仄
一、因為新聲較為簡單在這我先提下:
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為次聲。
二、接下來是:
古(舊)聲
雖說平時我們基本很少提及古聲,更別說使用,然并非可以認為古聲可以完全拋棄,畢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沉淀,況且我們也可以以此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正所謂博古通今嘛。既然我們有心要學習楹聯創作,就應該花些時間,學習、了解一下古韻。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消息,分入四聲之中)。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按舊韻,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并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于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系,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聯語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語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瑯瑯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F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當然,寬對也如詩歌創作一樣允許一、三、五不論。
以上是我對對聯平仄的簡單介紹,如果大家真感興趣,我建議大家花點時間學習下,畢竟有去看都能懂。
[注意]對聯平仄!!
【平仄符】:○代表平聲 ●代表仄聲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體】:表示聯句組合的另一種平仄正格!鹃L聯】:表示超過一句,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對聯。【古仄聲】:原指古漢語四聲之“入聲”后歸劃為古音“仄聲”!韭撟V圖示】:由于長聯組合千變萬化,只略舉每邊一至八句較常見之例圖!緫獮槠健:在不影響總體聯意情況下,犧牲個別字的格律,應為平卻用了仄!緫獮樨啤:在不影響總體聯意情況下,犧牲個別字的格律,應為仄卻用了平!揪渲衅截啤:指一個聯句中每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聯正格[下聯與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長聯時為配合句腳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二言句:●●三言句:○○●,○●●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為常用,八言以上,視節奏而定。
【句腳平仄】:指對聯若干句每句最后一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所舉例皆為上聯句腳,下聯與之相反即可。)一句:●二句:○,●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七句:○,○,●,●,○,○,●八句:●,○,○,●,●,○,○,●
八句以上句腳平仄以此類推
一、每邊一句者
[句腳為●,下聯句腳相反,以下皆如是]六例:【四言】風梳碧柳○○●●雪印紅梅●●○○【五言】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又一體】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六言】風展紅旗似畫⊙●○○●●春來綠水如藍○○●●○○【七言】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又一體】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二、每邊二句者
[句腳為○,●]十二例:【四/七言】大道無私,玄機妙語傳燈錄●●○○ ○○●●○○●仙緣有份,勝地同登選佛場○○●● ●●○○●●○【又一體】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便思卿⊙○●● ⊙○●●●○○(注:上聯“合、識”字為古仄聲)【七/四言】上:●●○○●●○,○○●●。下:○○●●○○●,●●○○。【又一體】上:○○●●●○○,○○●●。下:●●○○○●●,●●○○!疚/六言】上:●●●○○,●●○○●●。下:○○●●●,○○●●○○。【又一體】上:○○●●○,●●○○●●。下:●●○○●,○○●●○○。【五/七言】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瘛瘛瘛稹 ●●○○○●●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