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龍舟舞。香飄萬里,舞動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繽紛;事業收獲,五谷豐登!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 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 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為什么要佩戴香囊
佩香囊傳說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傳說古時候,每年的四、五月間各種蟲害、瘟疫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訪民情,治理瘟害。神仙發現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懲惡護善,掏出五色香袋對善良的人說:每年五月初五,你們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門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從那以后凡是帶香袋的大人小孩,蟲害見了便逃之夭夭,而沒有香袋的惡人們不免被蟲害毒疫毒死了。
養生抒情達意
江南部分地方,"佩香囊"的習俗,內裝香料,送給戀人,以示忠貞之心。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香囊的成分和作用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雄黃、冰片、樟腦等制成藥末,裝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發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避邪驅瘟的作用。
研究表明,這些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后,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欲。經常將香囊放在衣兜、枕旁,可預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的發生。
端午節香囊的做法
簡單款心型香包
第一步:剪好9厘米的正方形布一塊。
第二步:對角折好后,縫合,留返口。
第三步:塞上棉花和藥粉包或是香料包,縫合。這里是鼓鼓的三角形。
第四步:對角縫到一起。
第五步:和中心點縫合,整理成形,最后是個心形的樣子。
這個做法很簡單,很適合親子活動或是在學校手工活動。
端午節為什么要佩戴香囊?端午節香囊的做法
端午節彩線粽子香包
材料準備:彩線、硬紙、棉花、香藥。
制作步驟:
1、將硬紙裁成長條行,如圖折出折痕。注意都向一面折。
2、將棉花裹著香藥,放在里面。
3、按著折痕,將紙條一層層裹好。
4、把末端插到縫里。
5、現在開始纏線。將彩線末端塞入粽子頂端的縫中,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捏住粽子上下兩端,食指逆時針撥動粽子,右手將彩線依次纏在1、2、3三個角上。纏夠所需寬度,最后把線尾用針塞入粽子的縫里。注意每一圈彩線之間不要有空隙,也不要有交叉。
6、將其他顏色的線依次纏上。
7、配上流蘇等裝飾,端午節香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