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電影讀書筆記1
說來慚愧,雖然寫過幾篇影評,但既不了解電影歷史,又缺乏系統的閱片積累,而且對電影工業所知甚少,所以所有評論的角度幾乎都只能從劇情出發。對劇情有感觸,則可以長篇大論,對劇情沒共鳴,則只能看過就算。
這種知識積累的局限,其實還帶來一種主觀層面上的“怯”,即,對所有電影只能以感觀論,“我覺得好看/不好看、有意思/沒意思”,卻說不出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印象,更分析不出某部電影偉大的原因,或者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所以每到要給片子打分就覺得糾結,因為只能依靠難以量化的抽象感覺,也就寫不出有質量的評論分析。
總之,非常不利于裝逼。
痛定思痛入手了路易斯?賈內梯的《認識電影》,讀完獲益匪淺,感覺網紅之路好像也好走了些,以下是經驗概覽。
首先這是本教材,整書非常板正仔細地介紹了電影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攝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編輯、意識、理論,每個主題自成一章,行文采用相同的格式:提要-正文-總結-延伸閱讀。
提要羅列該章所述的概念。正文展開論述提要的內容,提到概念或定義時都用粗黑體提示,除引述大量電影名家的言論觀點外,還輔以大量電影圖片,以對正文內容進行補充或佐證。各章總結也有細微變化,如前三章只是平實地對正文進行歸納,后續章節就變成了針對內容的提問與要求,因為這些章節的內容屬于觀眾可參與討論的技術性范疇。延伸閱讀是對相關理論著作的羅列,有利于讀者進行后續學習。
書尾還附有電影工業名詞表,只讀這個都可以了解不少電影知識;另外還附有所有書中圖例的電影清單,有條件可以把它們都找出來對照著看,更有收獲。
一整本通讀過后,電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能了解得比較清楚。
其次,本書每一章節幾乎都有一段電影發展史,這些發展史中的知識點,豐富繁多。
例如“聲音”這一章,作者從1927年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爵士歌手》講起,詳述了電影在有聲以前的狀態,和有聲之后的一系列發展、進步,接著以影片為例講述各種音效和音樂的作用,之后又分析了有聲電影中的類型片“歌舞片”的發展史,從而把聲音在電影中運用的各個緯度,都介紹得非常清楚。
在這樣追本溯源的拆解分析中,讀者很容易能看到電影工業發展的軌跡,同時接觸到大量的電影類型、演員等,這些知識,是只身處現代電影市場的觀眾很難了解到的,卻是深入分析一部影片時必備的硬基礎。
最后,本書最后一章拆解分析了影片《公民凱恩》,緯度涵蓋攝影、場面調度、攝影機運動、剪輯、聲音、意識形態等,完全是前十一章理論的實踐。作者路易斯?賈內梯實在太愛讀者了,生怕純理論的東西大家讀不懂,或者讀了不會用,手把手地教了這最后一課。
作為讀者的我,既驚喜于這種著述方式的嚴謹,又感動于作者用心良苦的體貼,同時也非常放心地知道這本書我絕對沒有白讀。跟著作者這種拆解、分析、例舉的思路和實踐學習、模仿,假以時日,即使身為普通觀眾,我也許也能寫出有質量有深度的影視評論,最少,也可以在簡短的討論中抓住某一點技術核心,侃侃而談。裝逼技能輕松get,嗯。
書挺厚的,正文484頁,但圖多,文字簡潔,結構明晰,很好讀。定價68元,亞馬遜賣48.9元,最便宜的46.2元(估計要加運費)。
認識電影讀書筆記2
書還只是看到第四章 剪輯。因為書里舉的電影例子大都沒看過,讀起來有點吃力。以前對于電影只是單純的喜歡看,從來沒有具體去了解分析過它如何拍攝剪輯被制作出來。這本書由淺入深的解釋很適合初學者去認識電影。
第一章攝影,宏觀地講述了電影的三種風格:現實主義、經典主義和形式主義。現在的我,可能會更喜歡觀看處于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兩種極端的經典主義吧。我之所以喜歡看電影,是可以在千奇百怪的電影中看到百態的人生和生活的更多種的可能,它告訴我生活可以是眼前的茍且也能是遠方的詩。
拍攝電影時,掌控攝影機與主體之間的視線距離十分重要,它們的距離被稱作鏡頭。而電影的鏡頭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大全景、全景、全身鏡頭、中景、特寫和大特寫。攝影機的拍攝角度也能用于作者的感情表達,具有代表性的,比如鳥瞰大多用來表達人物的渺小,是一種全能上帝的視角。而仰拍鏡頭可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它能增加高度,使身材不高的演員顯得高些,在觀眾心理上漸漸形成一種壓力,讓人感到恐怖和敬畏。
電影中的明暗變化,也是作者表現感情的重要方式。照明相應地有不同的基調,喜劇片和音樂片一般采用高調,畫面明亮,減少陰影,給人輕松明快之感;而悲劇和情節劇往往用高反差基調,用光生硬,有時帶有濃重的黑色條紋;而神秘片和恐怖片一般采用低調,模糊不清,陰暗的背景使氣氛更為強烈。
電影中的視覺色彩也有其象征的目的。冷色調代表安謐、孤獨和莊嚴,還常常使影像淡化;暖色調代表著不安、暴力和刺激,使影像突出。色彩讓我想起美國電影《低俗小說》,它故意用了各種絢麗的色彩,有許多古怪的服裝和場景,使影片既粗俗但也十分迷人。當然,在彩色電影中,有時為了象征目的,也采用黑白攝影,如之前觀看過的《第七封印》,用黑白的色調來突出死亡這一主題的沉重,從而使影片更有哲理性,能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
第二章場面調度,大致介紹了電影如何表現、結構和拍攝視覺素材等基本電影常識。具體的電影細節知識,如影像的構圖和設計,畫框布局的象征性含義,緊湊構圖和松散構圖中運動范圍的大小…第三章講了運動在電影中的意義,鏡頭和角度有關的運動,運動的隱喻作用,各種運動所代表的抒情風格等。
這本書有關電影的專業性較強,讀起來趣味性比較小,但是認真分析書里講的有關電影的專業知識,再觀看電影時,不再純粹地只是為了去消遣和享受。這本書提高了我對電影的審美和分析能力,對電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還需要多看電影和《認識電影》這本書,才能更好地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更好地去解讀欣賞優秀的電影。
認識電影讀書筆記3
我熱愛電影,也看了很多電影,但我總不禁要問,一個平凡如我的影迷,不須掌握實踐也不須深究理論,著迷于影像但又對明星八卦樂此不疲,對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有什么電影類的書是可以讓我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會讓我喜歡看的?
朋友推薦了這本在電影界有著很高地位的《認識電影》,我一看,便入了迷。這本書一共分為十二章,分別是攝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劇本寫作,意識形態,批評,綜合分析《公民凱恩》。它講解的每一章節每一方面都是那么的細致,足以讓你對它所講解的方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產生自己的想法。如在表演這一段,它主要探討了英國劇場表演與電影表演的區別、美國的明星制度等內容,讓我在把握住現實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分野上有了了解。
電影很有趣,如果我都看懂了門道,那我想我是不是該失去多少樂趣?如果我能清晰地判斷出這個鏡頭為何而設,這個對白有何作用,那么我還留有多少空白給自己去體會這部電影所要帶給我的喜怒哀樂?于是我抗拒接受一切啟蒙,只為了保留自己內心那塊空地。但是漸漸發覺,如果我其實不懂得電影卻自以為我懂得,那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可笑的事。電影是什么?你想過這個問題嗎?電影到底是誰的夢想?誰的作品?一部電影成功要感謝的人那么多,但是他們付出的汗水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我想《認識電影》讓我找到了答案。
認識電影讀書筆記4
四百多頁第一次讀下來,寫的很全面。從攝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編劇,意識形態,理論但根據從以上各個要素去分析一部片子《公民凱恩》。
對于我這種外行是很實用的。對初步認識了解電影有很大幫助,這本書可以幫助初學者初步構建關于電影整個結構體系框架。這樣初學者可以根據這個框架再去有意識選擇各個部分更詳實專業書籍學習。在電影入門這一目的方面,這本書是相當全面和通俗易懂。
藝術工作者都有個人的偏好,本書寫的比較客觀,可能主要是面向一些入門級電影愛好者,作者所寫都是從淺顯易懂一些基礎的技術和基本理論層面去結構了解電影。選取的也大多美國主流大制片廠的商業劇情片。歐洲亞洲藝術片很少。這樣此書的逼格大打折扣。沒有特別新穎獨到的見解。
電影涉及美學領悟很多,各個領域都博大精深,此書在分析旁征博引各個領域美學的同時絲毫沒有跑偏,一直沿著認識電影的這一主題,從初學者的角度去論敘講解。知識面相當豐富,有著相當縝密和宏大的電影觀。
個人比較喜歡理論和意識形態剪輯故事這幾個章節寫的很精煉。
讀完此書頓覺從電影小白終于到快入門了,但也了解的電影這門學問博大和艱深。但我愛電影,我愿意去擁抱這廣闊的天空。
電影入門學習者讀此書是這個非常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