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震局舉行了媒體開放日活動,邀請滬上媒體參觀了地震監測中心、地震應急指揮大廳,以及上海地震科普館、佘山地震基準臺。在對話專家環節中,專家表示:上海發生破壞性地震和地震海嘯可能性不大。
“從地質情況來看,上海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位于長江三角洲東南前沿,是明顯的沉降區,覆蓋層比較厚,對地震波具有放大效應。歷史上,上海本地只記載到一次破壞性地震!鄙虾J械卣鹁直O測預報處處長韋曉介紹說,1996年11月9日長江口以東海域M6.1地震發生后,在市政府支持下,上海市地震局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城市活動斷層的調查與研究!啊濉陂g,上海市地震局對大場-周浦斷裂和太倉-奉賢斷裂進行了詳細探測,發現其活動程度非常弱,上海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韋曉認為,上海的威脅來自海洋。
“上海一般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海嘯影響,但是沖繩海槽發生8級以上地震會影響上海港口設施。上海市地震局正在做相關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上海市地震預測分析中心研究員尹京苑指出,雖然上海周邊不乏地震,但缺乏引發海嘯的必要條件。地震海嘯形成需有著特定條件,上海并不處于逆沖大斷層上,另外最重要的是上海周邊的海水較淺,“就像游泳池里的水翻不起大浪一樣。”
在地震監測中心,青年報記者看到,很多臺電腦屏幕同時顯示著“CT”掃描地下信息的波型圖。據介紹,上海地震觀測系統分為地震監測系統與前兆觀測系統兩大部分,包括地震學、地殼形變學、地下流體學和地球電磁學四大學科。
目前,上海市區域測震臺網共有臺站33個,上海市行政區域的測震監控能力達到M≥0.5級,上海行政區外50公里范圍內測震監控能力達到M≥2.0級,定位精度小于5km。區域地震速報時間:約2分鐘內提供計算機自動處理結果,12分鐘內經人工復核做出地震速報。上海市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韋曉介紹說:“監測到地震的級數、位置、時間后兩分鐘內就可以傳到應急人員手機上,第一時間推送到官方微博上!
目前全市共建成應急避難場所30個,總占地面積155公頃,可容難避難人數20萬人。應急避難場所配套設施齊全,有獨立的應急供電、供水系統,具備指揮、通訊、監控功能。
市地震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建設“地震安全城市”這個目標,著力提升上海城市抗御破壞性地震災害綜合能力,率先實現防震減災綜合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