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6日,美國雨果獎官網公布了美國第74屆雨果獎初賽結果,中國天津籍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折疊北京》順利入圍,而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第二部沒能再度出現在入圍名單上。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所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為雨果獎。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云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與影響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去年8 月,劉慈欣的《三體》(英文版)第一部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中國人,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但在此次角逐中,《三體》的第二部《黑暗森林》卻沒能續寫神奇,另一位中國科幻作家陳楸帆的作品也落選,倒是郝景芳殺出重圍,成為進入雨果獎初賽的又一位中國人,而且從公布的入圍作品看,《折疊北京》在中篇小說中的排名,領先于老牌科幻和恐怖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
其實,《折疊北京》曾在2015年入圍中國科幻星云獎,并受到一些專家的好評,只不過在最終評獎中意外落選。2012年12月,郝景芳在她常去的水木社區科幻版發布了《折疊北京》的初稿,并在網友追捧中完成連載,于在《文藝風賞》雜志上正式發表。
郝景芳出生在天津,2002年榮獲全國中學生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06年,她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現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在讀博士生。
郝景芳個人資料
200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現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在讀博士生。以《谷神的飛翔》榮獲2007年首屆九州獎暨第二屆“原創之星”征文大賽一等獎,又以《祖母家的夏天》榮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4月27日,美國第74屆雨果獎初賽結果公布,中國天津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折疊北京》入圍。《三體》第二部遺憾落選。
在此次公布的入圍作品中,《折疊北京》在中篇小說中排名領先老牌科幻和恐怖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
《折疊北京》曾在2015年入圍中國科幻星云獎,受到專家高度認可,但意外遺憾落選。本屆雨果獎參賽的中國作者眾多,包括劉慈欣的《黑暗森林》、以及長期受媒體支持的科幻作家陳楸帆等,都遺憾未能突圍出現。
2012年12月,郝景芳在她常去的水木社區科幻版發布了這篇作品的初稿,并在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中連載完成,14年于《文藝風賞》正式發表。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很科幻,也很現實的故事,在北京生活的我們,有時會把自己描述為國貿人、回龍觀人等,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昌平名媛就是比國貿名媛土。而郝景芳結合了多年北京生活的經驗,描述了科幻類的分為三層空間的北京,“大地的 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 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后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 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作者筆下的細節描寫平實而有質感,在充滿科幻設定的世界觀下,充滿人情悲暖。在第三空間,垃圾工老 刀一頓早飯要花一百塊,老刀一個月工資一萬塊,而他希望能讓自己撿來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萬五學費的幼兒園,為了這個花費,他寧愿冒險去其他空間送信。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為亞洲首次獲獎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 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英語譯者劉宇昆代表劉慈欣領獎。
《三體》入圍雨果獎 劉慈欣:正在寫新長篇
近日,由國內科幻作家代表之一劉慈欣領銜的本土科幻連續出版物《蟲》宣告誕生,第一季《蟲子的世界》和第二季《2。5次世界大戰》同步面向全國 發行。《蟲》MOOK將全系收錄近三十年來中國科幻最高獎項?銀河獎的大部分獲獎作家力作,其中包括科幻名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吳巖、夏笳、劉 維佳、索何夫、燕壘生等人。
此次發行的《蟲子的世界》和《2。5次世界大戰》是多位科幻作家的短篇小說結集,不過遺憾的是并無劉慈欣的新作。劉慈欣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他正專心于一部長篇小說的寫作,但保持創作的靈感很難,同時在新作的創作中也會遇到困難。
作家董江波在媒體文章中寫到《蟲》這個命名的內涵聯想時表示:“假設宇宙間存在著類似三體文明那樣的生命形式,那么在他們眼中,文明等級相對較低的人類是否就像人類眼中的蟲子一樣呢?”
將人類當作蟲子,很顯然是以更高文明的外星人為中心來看待整個宇宙的結果。劉慈欣表示:“以外星人為中心”的寫法在以往的科幻小說中也有,不過他更傾向于以人類的視角來寫作,但會盡可能地跳出人類中心論的限制,試圖以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宇宙。
同時,劉慈欣的《三體》再次獲得了美國科幻最高殊榮之一“雨果獎”的入圍提名,在被問及是否有獲獎的希望時,劉慈欣表示其他入圍的作品很有影響 力,外界的評價也很高,所以感覺勝算不大。不過《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表示比較喜歡《三體》這部作品,但對于之前媒體報道的喬治?R。 R。馬丁表示《三體》很有希望獲得“雨果獎”的說法,劉慈欣認為是媒體報道有誤。
之前,今年“雨果獎”的入圍提名經歷了“小狗門”(即美國右翼科幻作家組成了“悲傷小狗”聯盟,認為自己受到了“雨果獎”的歧視,于是發起運動 提名他們所喜歡的作品和人,并讓粉絲們積極投票提名這些作品和人入圍“雨果獎”),中國粉絲猜測劉慈欣的《三體》英文版因此未能入圍。如今,《三體》入圍 雨果獎,有媒體認為《三體》的一出一進同“悲傷小狗”有密切的關系,至少此次入圍是因為兩位被“悲傷小狗”推薦的作家不滿“雨果獎”被政治所控制而憤怒退 出。
對于因“悲傷小狗”而使《三體》未能入圍的說法,劉慈欣認為固然“悲傷小狗”的拉票行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即便沒有拉票,《三體》是否能在一開始就順利入圍也不可而知。“雨果獎”的結果將于8月下旬揭曉,對于國內的科幻迷來說,依然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美國科幻偏離“硬科幻”道路,或對評獎有影響
有評論認為,美國的科幻小說越來越偏離“硬科幻”的道路,反而有很多反對科技的主題,對此劉慈欣認為:“這可能算是科幻作品的一個發展方向,其 原因可能是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包括現代文學發展趨勢的影響以及目前科技發展和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一般被科幻讀 者稱為“硬科幻”,即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同情節和題材集中于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軟科幻”相區分。但因為《三體》同美國主流 科幻文學的風格還是有所區別,所以可能對在美國的獲獎也會有影響。
劉慈欣表示將來自己的創作風格有可能會做出各種各樣的改變,但目前為止還會堅持自己現在的科幻創作理念,即寫作這種技術型的“硬科幻”。
《三體》電影可能會限制科幻迷的想象力
《三體》電影最近已經殺青,進入后期制作的階段,明年就能上映了。對于影像會不會限制讀者想象力的問題,例如《三體》中沒有對三體人有形象方面 的描述,但電影中卻一定要呈現三體人的形象。劉慈欣則認為影像的作用是相反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幻小說所描述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東西,人們都沒有見 過,它們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把它們圖像化之后就能把作者的想象形象化,能夠更好地展示給讀者;而另一方面對于閱讀較多科幻小說、對于科幻有所了解的 讀者來說,把科幻小說中的想象用圖像固定下來可能會對他們開放式的想象產生限制。
《蟲》MOOK的序言中,科幻作家羅金海說到“科幻中世紀”在中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而劉慈欣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曾經一段時間對于科幻作品的誤解造成的,所以科幻作品的寫作和閱讀在中國的起步較晚。
而在類型文學風生水起,純文學卻越來越小眾的時代,科幻小說是否能夠抓住機會盡早走出“中世紀”呢?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但總體印象上奇幻作品的讀者似乎要多于科幻作品的,劉慈欣認為這可能是人們印象中會覺得閱讀科幻小說需要一定的門檻,而讀奇幻小說則不需要。
或許《三體》電影的上映能為科幻小說帶來更多的讀者。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 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云獎 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 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 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制。
2015年8月23日,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為亞洲首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