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愚公”“時代楷模”簡短的幾個字,卻道出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基層干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基層干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
基層是個大熔爐,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輕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優秀的基層干部。36年,黃大發同志毅然選擇了留下來鑿渠,帶領村民一步步實現著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于草王壩村,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跡,只有那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黃大發的平凡和偉大,他被譽為“當代愚公”,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黃大發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專心鑿渠,難道他就不知道鑿渠的艱辛。黃大發選擇了鑿渠,就意味著選擇了艱險,簡單的兩個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語上的輕描談寫,更需要他在行動上去落實。
愚公精神,在黃大發同志身上得到了發揚光大。他選擇了釋放無悔青春,意味著他每天需要面對繁瑣單調的基層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驗。惡劣的自然環境,物質上的匱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虛,他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村民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千百年來靠天吃水的歷史,這種精神就是不畏艱險、克難攻堅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鑿渠生活中,黃大發同志默默度過了36年寶貴時光,面對失敗,勇于跟班學習;面對危險,率先站出來;鑿渠不止,奮斗不止。他從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伙,變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
雄鷹痛苦再生,獲得了30年搏擊長空的新的利器。當人們仰望長天,贊美雄鷹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它的這番苦難。36年的鑿渠生活,在黃大發同志的身上始終釋放著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草王壩村人奮勇前進,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
【基層干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
“當代愚公”“時代楷模”簡短的幾個字,卻道出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簡單的一串數據: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譽為“大發渠”,看到的是他在百姓心中的認可和千金難買的份量。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愛民至深、為民至誠,始終把群眾裝在心上,事事想著群眾,以“時代楷模”書寫著一個大的“干”字。
共產黨員,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不是簡短的幾個字,更不是一個動聽的稱謂,它的性質在于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努力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它的義務是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無疑,黃大發的“干”字精神,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的深刻內涵,展示了貧困地區基層干部帶領群眾克服困難、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堅強意志,不愧為“當代愚公”。
有道是“立功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做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種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恒心和毅力,都要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而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能夠吃苦耐勞是最起碼的素質,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為了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從始至終歷時30余年,從黃大發的身上感悟到的是當代共產黨員信仰堅定、品德高尚、心系群眾、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情懷和風范;感悟到的是實干精神,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著實不愧為時代的先鋒、社會的楷模。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其實,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桿秤,它能稱量出一個村干部干得好不好,工作出不出色;能稱量出對惠及群眾的事是不是真心辦;能稱量出所辦的事是不是熱點難點問題,是不是暖民心、管長遠的事,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能稱量出村干部是不是解群眾之所想、群眾之所盼、群眾之所求、群眾之所怨。說到底,能否讓所管轄的村民日子好過,由貧窮變富裕。那么,這樣的村干部才會受農民歡迎,才配得上響當當的“當代愚公”稱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或許黃大發只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一員,但筆者相信,只要如貧困地區黨員干部紛紛表示所言:要緊密*同志的,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不變的擔當精神,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那么,定能把“干”的精神傳遞給黨員干部,感化周圍的人,慢慢滋潤著整個社會,從而涌現出更多的“時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