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展開和深入的過程中,各級各部門更應當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推動脫貧攻堅的心得體會,歡迎參考選擇。
推進脫貧攻堅心得體會1:
*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1日至3日在貴州調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落實情況時指出,解決貧困問題,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抓好基層黨建,是精準脫貧的根本。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基層組織和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最堅實的組織和力量支撐,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堅實紐帶。要把脫貧攻堅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著力讓基層黨組織政治上強起來、服務上優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嚴格落實輪流坐班、民事代辦和黨員活動日等制度為保障,切實轉變村干部作風。
抓好基層黨建,管好黨員隊伍是重點。黨員是群眾的“帶頭人”、“主心骨”,打贏脫貧攻堅戰,尤其需要廣大黨員“唱主角、當先鋒、做模范”。要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注重從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中培養發展黨員,鼓勵黨員主動與貧困戶結成對子,在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精準幫扶。同時,也要圍繞精準脫貧的專業能力需要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增強領導班子整體功能。
脫貧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的時候,農村黨員干部要認真做好改革督察工作,確保改革方向不偏離、改革任務不落空,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推進脫貧攻堅心得體會2:
2017年3月29日,中央紀委公開曝光八起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同時指出,要按照七次全會的部署,聚焦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繼續開展多輪次、滾動式重點督辦,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膽敢向扶貧款物伸手的問題。要加大問責力度,以責任追究有關黨委、紀委的責任;職能部門不履行監管職責,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后不報告不處置的,也要嚴肅問責。
為了實現扶貧工作穩步推進,扶貧項目落到實處,只有將脫貧攻堅和民生領域工作做好了,才能讓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如果在脫貧攻堅和民生領域問題中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不嚴肅查處,不重點督辦,就會滋生脫貧攻堅工作落實不到位,與民爭利等行為。
“微腐敗”可能成為“大禍害”。現實中存在部分扎根在基層,本應該是為人民謀福祉的基層干部,在扶貧領域肆意貪腐,把群眾的“救命錢”用來中飽私囊,更有甚者,為群眾辦實事本是自己分內的工作,卻還向群眾收取“跑腿費”。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到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嚴重破壞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大多數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政治思想觀念淡薄,認為這是小事,抱有僥幸心理、抱有“大不了把錢退掉,不當村干部”的錯誤想法。由此緊盯脫貧民生領域,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勢在必行。我們應該把監督和防范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逐級向基層延伸,將排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活動常態化。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救濟物資、截留私分扶貧款項、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優親厚友等突出問題,以嚴明的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
“微腐敗”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鮮見,例如,有部分村干部,利用與群眾打交道最多,有最直接聯系的關系,出現“小吃、小拿、小卡、小要”的現象,特別是涉及惠農政策的落實時,村干部辦成了一點小事,收農民一瓶酒、吃群眾一頓飯,既得利益也不大,看起來很人情,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行為是群眾最看不慣的,也是導致“魚水情深”的淡化的源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農村的這種“微腐敗”看起來“微”,但這種行為直接損害群眾利益,危害干群關系,敗壞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在治理農村“微腐敗”上要把講政治擺在首位,以贏得民心做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惠農政策涉及方方面面,違紀違法方式隱蔽且多樣化,必須從小事抓起,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梳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處理,不能因為問題小而姑息,不能因為違者眾就不處罰,應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例予以通報曝光,形成強大震懾。
只有將基層的不正之風改善了,才能讓群眾獲得最直接的好處,才能讓群眾得到真實惠,實現真脫貧。
推進脫貧攻堅心得體會3:
貧困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扶貧攻堅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工作難度大、任務重,需要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支撐,扛好脫貧攻堅的旗幟,發揮好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脫貧攻堅“六個精準”基本要求之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戰略和全局出發作出的決策部署,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舉措。嚴把選人用人關,實施嚴格的考核評估,結合“兩隨機、一公開”制度開展明察暗訪,對頂風違紀的駐村工作隊員進行處理。
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重點挖掘和培養農村致富能人、電商人才、專業合作社組織負責人、返鄉創業大中專畢業生等優秀人才,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推進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建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關鍵作用和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調動群眾積極性,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深入發掘農業生產特色新模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強化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抓好青年農民職業技能教育。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不斷用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武裝黨員干部,用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黨員干部,用實用科技技術充實黨員干部,培養和造就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符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農村產業脫貧提供組織、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快推進黨建促脫貧攻堅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