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要扭住一個根本。深化兵團改革無論怎么改,兵團的組織優勢、動員能力不能改沒了、改弱了,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關于新疆兵團第七次黨代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新疆兵團第七次黨代會心得體會1】
2000多年來,新疆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治與亂、興與衰總是與屯墾戍邊狀況緊密聯系。“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屯田是千古之策。”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概括。新形勢下,繼承屯墾戍邊歷史遺產的兵團,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地位作用更加重要。
勇擔安邊固疆重任。兵團作為“安邊固疆穩定器”的功能定位,是歷史形成的,又是現實的。屯墾戍邊伴隨新疆歷史演進的全過程,歷史性地成為新疆穩定發展的“砝碼”或建設性力量。當前,民族極端主義與分離主義給新疆帶來深重影響。對擔負屯墾戍邊使命的兵團來說,打擊暴恐勢力、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功能和使命更加凸顯。60年來,兵團在履行屯墾維穩戍邊使命中,形成了遍布全疆、深度融入新疆社會的優勢,成為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力量。無論是兵團還是地方,都要在“安邊固疆穩定器”這個定位下統一思想,更加重視發揮兵團在維護新疆安全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凝聚各族群眾。兵團作為“凝聚各族群眾大熔爐”的功能定位,具有深厚的歷史和現實依據。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邊疆地區,實現長治久安尤其需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各民族凝心聚力。60年來,兵團既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又深度融入新疆社會,堅持為各族人民辦好事、實事,帶頭踐行“三個離不開”思想,大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顯著成績。新形勢下,兵團應保持高度使命自覺,把“大熔爐”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和政治擔當,合格地肩負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保持和弘揚過去60年積淀的優良傳統,在凝聚各族群眾、推動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構建新疆“一體多元”文化中再立新功;著力加強“大熔爐”建設,不斷提升發揮作用的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大熔爐”的功能,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高地和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
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解放初期的新疆是個什么樣子,了解新疆歷史和區情的人都十分清楚。那時新疆還處在農耕文化欠發達階段,幾乎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農業、工業、文化和科學教育。以“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為歷史起點,新疆大地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這種變化,與兵團的貢獻是不可分割的。與內地一樣的先進農業耕作方式是兵團帶來的,新疆第一批現代水利設施、第一批現代工業企業、第一座電廠、第一條鐵路等都是兵團人建設的,第一臺聯合收割機是兵團人引進的。上世紀60年代,兵團創建的“好林帶、好條田、好道路、好水渠、好住房”的“五好模式”在全疆推廣,帶來了農村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兵團為當地各族群眾送醫送藥送節目送電影,手把手教地方群眾改良土壤、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兵團和地方各族群眾真正成為了好兄弟、好姐妹。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依然相對落后。無論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還是從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看,先進生產力的普及運用、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都具有基礎性、長遠性、根本性。新疆的穩定發展,離不開一個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發揮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引領示范作用的強大兵團。兵團應增強這樣的文化自覺和使命擔當,不斷加強“示范區”能力建設,為新疆生產力發展和文化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于新疆兵團第七次黨代會心得體會2】
兵團發揮好推動文化交流的特殊作用,把兵團建設成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是我們黨首次把兵團文化建設提升到關乎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用這一新要求審視和加強兵團文化建設,應進一步凸顯以下幾個特性。
先進性。兵團文化建設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同時要看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兵團文化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應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賦予兵團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增添更為先進的文化因子,同時摒棄落后于時代要求的文化成分。應以更廣闊的胸懷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兵團以外的各種先進文化。特別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年的復轉軍人、支邊青年、大中專畢業生等老一代兵團人陸續離開工作崗位,更需要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和提高現有人員素質來增強兵團文化的先進性。
普遍性。兵團文化應反映新疆文化建設的普遍需求,考慮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審美情趣,否則很難為兵團以外的各族群眾所接受,很難發揮兵團文化的示范作用。因此,兵團文化建設應更好地把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局部與整體有機結合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中央要求兵團承擔傳播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的使命。兵團文化是先進文化、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這也要求兵團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普遍性。對于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文化,無論什么內容、何種表現形式,只要有利于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都應發揚光大、努力傳播。
開放性。兵團要推動各民族文化交流,發揮先進文化示范區作用,必然要增強兵團文化的開放性。兵團文化建設不僅要努力滿足兵團干部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兵團干部職工的文化素質,增強兵團維穩戍邊的軟實力;而且要著力加強兵團文化在新疆的傳播,擴大兵團文化的外部影響力。增強兵團文化的開放性,一方面要努力傳播兵團先進文化,示范引領新疆先進文化建設;另一方面要把兵團以外的各種先進文化包括新疆各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吸收進來,進一步增強兵團文化的先進性。60年來,正是由于兵團敞開胸懷,吸收了復轉官兵帶來的軍旅文化、內地支邊青壯年帶來的中原文化、城市知識青年帶來的城市文化和新疆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才熔鑄出薈萃各種文化精華的兵團文化。在今天這個大開放時代,兵團應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和開放姿態,努力汲取各種文化養分,使這朵先進文化之花綻放得更加燦爛。
融合性。人群的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兵團除了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演出等手段傳播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還應加強兵團干部職工與地方各族群眾的日常交往。應充分發揮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插花式”分布于新疆各地、深度融入新疆社會的優勢,以推進兵地融合為主要途徑,加強與地方各族群眾的交往;利用集約化管理、城鎮化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和大規模農業生產的條件,適當吸收當地各族群眾,與他們建立更密切、更經常的交往關系;積極推動形成與地方各族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共同維穩、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把兵團打造成促進各民族凝心聚力的大熔爐。
時代性。一方面,兵團文化建設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發展繁榮現代先進文化。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又要倡導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形態,又要發展現代文化業態。特別要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兵團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兵團文化建設要關注廣大青年的文化需求。青年引領時代、預示未來、代表長遠。兵團文化建設在兼顧各類群體的前提下,應更多關注各族青年,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和傳播方式,教育引導他們接受先進文化、認同中華文化,自覺抵制民族分裂主義,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