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心得體會3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脫貧攻堅任務作出部署,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領會*同志扶貧開發思想,堅持精準發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边@是對脫貧攻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所處位置的準確判斷。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需要,更是本質要求的體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個突出短板。短板必須補齊,否則影響全局。正如*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薄拔覀儾荒芤贿呅既娼ǔ闪诵】瞪鐣硪贿呥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蔽覀儽仨毲袑嵲鰪娯熑胃、使命感和緊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塊突出短板。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同志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還指出,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F在,我們黨就是要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貧窮不是。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就不是。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規模仍然較大,而且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數分布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減貧難度大,脫貧成本高。扶貧開發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
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國貧困問題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近3000萬個貧困戶、7017萬貧困人口。而且,現有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減貧邊際效應不斷下降,增收難度不斷加大,貧困代際傳遞趨勢明顯,是難啃的“硬骨頭”。
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弱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610元,比全國農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問題集中,貧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兩低”情況,自我發展能力弱。建檔立卡貧困村70.8%沒有集體經濟,內生發展動力嚴重不足。貧困人口致貧因素較多,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突出,缺資金、缺技術普遍,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市場風險返貧常見。
貧困地區區域性貧困、發展基礎差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村中,6.9萬個行政村不通客運班車。87.1萬個自然村中,33萬個不通瀝青(水泥)路。貧困地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20個百分點。建檔立卡戶中有652萬戶飲水困難,580萬戶飲水不安全。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偏低,市場主體發育不足,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產業發展處于價值鏈低端。貧困縣的存貸比普遍在40%左右,儲蓄外流嚴重。
扶貧政策針對性不強、特惠支持不足問題依然存在。現有政策部分落實不到位、財政投入明顯不足、行業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責任落得不實、社會動員支持體系薄弱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過去貧困面大,一項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許多貧困人口增加收入,越過溫飽線,F在,貧困人口大多數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僅靠自己很難參與發展進程、享受發展成果。
精準發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同志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這為脫貧攻堅明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脫貧攻堅,脫貧攻堅的出路在于精準施策。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編制好“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著力完善綜合性扶貧政策措施和健全脫貧攻堅保障體系的規劃,把《*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落實到規劃中,確保精準施策、實招更實。一是建設國家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在精準識別上摸實情,真正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好基礎。精準識別既要體現靜態的精準,把現在的貧困人口找出來;又要體現動態的精準,把脫貧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貧的人口納入幫扶對象。二是建設省級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和縣級扶貧開發資金項目整合管理平臺,拓展扶貧投入渠道,切實增加扶貧投入。在縣一級,把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加強資金監管,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推動扶貧開發項目與行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試點安排相銜接,扶貧開發規劃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特色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等規劃相融合,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三是建設鄉村扶貧脫貧落實工作平臺。在貧困鄉建立扶貧工作站,在貧困村選派好第一書記、建設好駐村工作隊,配合村兩委落實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保證貧困戶有人幫、有人扶。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四是建設社會扶貧對接平臺,以社會扶貧網為載體,實現貧困村貧困戶幫扶需求和社會扶貧資源有效對接。
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六個精準”要求,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幫扶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繼續深化貧困縣考核、干部駐村幫扶、精準扶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金融服務、社會參與等精準扶貧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機制、貧困退出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為精準推進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大力實施七項專項行動,把行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落到實處:實施教育扶貧行動,確保教育脫貧一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施健康扶貧行動,確保醫療救助緩解一批,提高貧困人口身體素質,減輕其醫療負擔,努力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實施金融扶貧行動,拓寬扶貧投入渠道,為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實現自我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實施勞務協作對接行動,推動轉移就業脫貧一批,探索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城鄉統籌扶貧脫貧的新模式;實施交通扶貧行動,改善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交通條件,為其加快發展、脫貧致富創造條件;實施中央企業與革命老區百縣萬村幫扶行動,精準扶貧到村到戶,助推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實施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行動,營造社會參與扶貧氛圍,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增強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工程,把專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實施整村推進工程,改變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致富產業;實施職業教育培訓工程,對參加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轉移就業成效;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幫助貧困家庭發展生產;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問題;實施電商扶貧工程,幫助貧困地區打開產品銷路;實施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龍頭企業帶動等工程。
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脫貧攻堅必須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確保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取得全面勝利。要層層落實責任。堅持黨的領導,五級書記一起抓,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貧困縣主體責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貧開發上。落實相關部門的行業扶貧責任,把扶貧任務優先納入行業規劃并認真實施。落實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幫扶責任,不脫貧不脫鉤。夯實精準扶貧基礎,建立分類施策政策體系,確保扶貧資金和政策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提高其參與度、獲得感,激勵其自力更生,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實施更廣泛的社會動員:提高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凝聚扶貧攻堅強大合力。加強扶貧機構隊伍能力建設,提高干部攻堅克難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強宣傳:宣傳*同志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凝心聚力;宣傳扶貧成就,堅定全國人民走的信心;宣傳脫貧致富典型,堅定貧困群眾改變命運的決心;宣傳社會各界對貧困人口的關心,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優良傳統;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促進政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情暖燕趙?扶貧濟困”活動電視電話會議。省委書記趙克志出席并講話。他強調,深入推進扶貧開發,讓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是重大的政治責任,是重大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做好工作,大力弘揚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齊心協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省委副書記趙勇主持會議。省委常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范照兵,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焦彥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剛,副省長沈小平,省政協副主席葛會波出席會議。
趙克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他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就推進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月16日,出席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減貧道路的深刻內涵,明確提出了實施精準扶貧的重大方略,表明了黨和政府堅決消除貧困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一定要認真學關于扶貧開發的重大戰略思想,全力推動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河北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趙克志指出,河北扶貧開發面臨著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走*減貧道路,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確保到2020年,所有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所有貧困縣出列,貧困地區與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趙克志強調,要把產業發展作為根本出路。各地要充分發揮優勢,明確發展定位,找準發展路子,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培育和壯大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脫貧產業。要把美麗鄉村作為重要抓手。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群眾脫貧致富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按照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要求,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強化經營理念和發展理念,努力打造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的發展新路。要把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充分用好國家扶持政策,改善辦學條件,解決好貧困家庭子女教育問題。優化教育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推動高中和職業教育向縣城和園區集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好工資、津貼、住房等待遇。要把社會保障作為基本依托。推動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加強農村低保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提高低保標準,擴大低保范圍,發揮好兜底救助功能。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穩步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切實解決農村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趙克志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扶貧開發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組織領導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資金項目到位、督促檢查到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主要領導同志,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要著力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統籌抓好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 精準選任鄉鎮黨委書記,精準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精準選派駐村工作組,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趙克志強調,燕趙兒女歷來就有重情重義、崇德向善、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要以開展扶貧日活動為契機,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各級各部門要在政策、資金、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各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駐冀部隊要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到貧困地區開展結對幫扶。鼓勵國有、民營企業積極支持扶貧開發,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倡導各行各業、各界人士積極奉獻愛心,讓貧困群眾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宣讀“情暖燕趙?扶貧濟困”倡議書。河北寶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淶水縣、邯鄲市、河北大學的代表作發言,介紹了扶貧幫困的先進做法。
會議在省會河北會堂設主會場,各市及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設分會場。(記者蘇勵、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