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于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1)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出臺舉措最多、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形勢下如何從新起點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需要我們齊心協力不斷攻堅與創新。
“五位一體”、“五化協同”和“五大理念”,是以*同志為黨中央著眼永續發展,著力創新驅動,引領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途上奮勇前行的又一次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拔逦灰惑w”是總布局,把生態文明貫穿于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全過程。“五化協同”是總引領,用綠色化引領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五大理念”是總戰略,也是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挑戰、新起點。牢固樹立并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是中央對各級黨委政府、各行各業的要求。下面,結合個人的思考講幾點認識。
一是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適應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革命,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變革。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不僅僅是投入問題、技術和管理問題,更是核心價值觀問題、發展理念問題。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空間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把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既是長遠的戰略謀劃,也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更是現實的行動指南。堅持綠色發展是實現全面小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通往人與自然和諧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從本質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準確把握,才能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僅要體現在領導干部政績觀的轉變上,落實在企業的綠色轉型上,也要貫徹到每個公民的行為范式中。
二是確立綠色發展新格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也是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發展的底色!笆濉币巹澖ㄗh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此,必須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的6條原則貫徹到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必須加快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在全社會形成勤儉適度、文明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倡導消費者的生態社會貢獻,強化每個社會成員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體責任;必須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生態文明、綠色發展體現了我們對本質的不懈追求,要把生態文明納入,崇尚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三是建立綠色發展新機制,匯聚生態文明建設新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的《總體方案》,提出建立8項制度,強調黨政同責、終身追責、雙重追責,規范了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行為,讓保護者受益、損害者受罰,全方位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框架、總任務和具體措施。“十三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從年初新環保法實施到“十三五”規劃建議,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生態文明“制度堤壩”基本構成。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中央要求,敢于先行先試,從財稅體制、金融體制、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積極探索,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政策制度、考核辦法、獎懲制度,形成長效推進機制,在制度體制和政策導向上為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原動力。
四是描繪綠色發展新藍圖,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目標!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5年,也是深化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關鍵期,同樣是深入推進綠色化、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期!笆濉币巹澖ㄗh以問題為導向,從基本國情出發,提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六大任務,全景式描繪了推進綠色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藍圖!笆濉币巹澖ㄗh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全篇有20多處強調綠色發展,有30多處提到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把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目標、任務、制度等全面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不僅是一部綠色化的五年規劃,也是“多規合一”的范本。我國區域差異大,各地區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矛盾不同,但是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共同的目標。我們一定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各級各類規劃中體現和落實好“十三五”規劃建議,條件允許的地方,應積極推進“多規合一”,用新的發展理念謀劃發展藍圖,引領發展行動。
五是營造綠色發展新氛圍,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生態文明建設涉及各行各業和方方面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集民力,不斷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要多渠道、多形式,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和群眾基礎。為此,要努力把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內化為人的綠色素養和價值取向,外化為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內化為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外化為企業的綠色產業、綠色工藝、綠色產品;內化為黨政部門的執政理念,外化為黨政部門的綠色管理、綠色新政?傊獎訂T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持久地推進生態文明,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2016關于樹立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心得體會(2)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為什么人、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我們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人民群眾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才能無往而不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到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來。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一步步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供各種有利條件,為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干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環境。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當前,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對這種新變化新情況,再堅持粗放發展模式、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顯然行不通,必須確立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只有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才能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綠色,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只有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開放,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只有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才能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體現制度優越性。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每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的創新和完善,都推動實現了發展的新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布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體現了對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3.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對我國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不好,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 “兩個翻番”是難以做到的。堅持創新發展,是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就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協調發展具有一些新特點。比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協調發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就必須牢牢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就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要看到現在搞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臨更深層次的風險挑戰: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遠;世界經濟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但還沒有找到全面復蘇的新引擎;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經濟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我國經濟實力轉化為國際制度性權力依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階段,但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的體制和力量仍顯薄弱。樹立開放發展理念,就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四是漸進共享,即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一定要深化認識,從整體上、從內在聯系中把握新發展理念,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4.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里手。
深學篤用,通過示范引領讓干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爸,則行之愈篤。”確立新發展理念,需要不斷學、深入學、持久學,從靈魂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和自信。各級領導干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系實際學,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同時,還要開展知識性、專業性學習,注重構建與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知識體系。通過加強學習,把新發展理念貫穿領導活動全過程,落實到決策、執行、檢查各項工作中,增強領導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作決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用好辯證法,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行科學設計和施工。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辯證法的運用;新發展理念的實施,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要堅持系統的觀點,依照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性和關聯性進行系統設計,做到相互促進、齊頭并進,不能單打獨斗、顧此失彼,不能偏執一方、畸輕畸重。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區分輕重緩急,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要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善于把握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既求真務實、穩扎穩打,又與時俱進、敢闖敢拼。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善于進行交換比較反復,善于把握工作的時度效。
創新手段,善于通過改革和法治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涉及一系列工作關系、社會關系、利益關系的調整,必須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貫通的,對中央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中的原則性要求,可以結合實際,進一步具體化;遇到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的空白點,可以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讓和妥協。要深入分析新發展理念對法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法治領域遇到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措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守住底線,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懊髡叻赖溣谖疵龋钦邎D患于將來!泵鎸H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確保我國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提高風險監測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責、主動負責、敢于擔當,積極主動防范風險、發現風險、消除風險。
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切實在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