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將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本次四中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同時將回顧總結過去一年反腐倡廉工作。專家預期,十八屆四中全會或將在依法反腐上取得進展,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節點。
反腐風暴為“治本”拓展可能空間
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力度明顯加大。有人根據中央和各地公布查處貪官的情況,總結出 “周一打‘蒼蠅’,周五打‘老虎’”的規律,不少媒體更是把天天刷中紀委網站作為一項日常工作,生怕一不小心漏了官員落馬的重要新聞。
據統計,在十八大以后的21個月里,光省部級干部,就有近50人落馬,每兩個月,落馬5人。在某些省份,省委常委有近一半被查。
“這樣的力度,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未曾有過。”研究反腐敗多年的專家《求是》雜志研究員黃葦町表示。在他看來。中國的反腐敗,正在不斷打破“禁區”和“慣例”,強力反腐已經成為本屆黨中央的一張“名片”。
反腐風暴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間,但腐敗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種種跡象和問題表明,在反腐高壓態勢下,部分官員仍存在僥幸心理,從“明腐”轉為“暗腐”。如何讓“反腐”從治標到治本,讓制度反腐邁出關鍵一步,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正是外界對本次全會的重要預期之一。
依法治官 用制度鏟除腐敗土壤
關于“治本”,不少專家認為,在拍蒼蠅打老虎,讓官員“不敢腐”的同時,只有建立令官員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約監督機制,才能讓反腐抓鐵有痕、玉汝于成。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認為,這為發展*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徑指明方向。
針對制度反腐,全國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姚桓認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籠子必須是無縫無缺口和牢固不可摧的。制度的每個規定都必須是高壓線,換句話說,制度必須是鐵打的,不能夠是紙糊的、泥捏的。
姜明安認為,法治反腐首先要加強立法,這包括國家層面和黨內層面。在國家立法層面,全國人大已將“完善反腐敗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作為今后5年的立法重點,這顯示中央將對反腐敗工作的整體方針、原則、體制等進行頂層設計,并用程序法治防止公權力尋租和濫用。他認為,四中全會后,應盡快啟動中國《反腐敗法》、《行政程序法》、《信息公開法》、《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公開法》等法律法規的立法,增進與現行法律的互補性,編織起更嚴密的反腐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