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過年最講意頭
每一個年俗后面,都有一個故事,都飽含了對祥瑞、平安、風調雨順的祈求。一代代人過去了,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力量,同時也似乎比任何時候都無助一些。有的年俗留了下來,有的卻漸行漸遠,不為人知。我們不介意出現卡通版的財神,不過,對那些一直到今天我們仍興高采烈過著的年俗,對它們的原始形態有所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
行花街人歡花靚樂開懷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廣州的品牌!澳曦ν,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這朵紅花鮮,那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家家戶戶逛花街的情景。
上世紀初到50年代中期,廣州的中心花市在槳欄路。人們在馬路兩旁搭架做花檔,中間行人。夜市燈光明亮,如同白晝;ㄊ懈叻鍟r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紅紫紛華,讓人眼花繚亂。由于人潮擁擠,買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舉起,否則就要給人擠落,空剩殘枝。那時花的品種不多,工商業戶多采購桃花。雖然物價較低,但花較昂貴,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數元,中上的達一二十元。
派利市紅包傳達吉祥意
春節派利市,這是廣東春節的習慣。不過,最早的利市是跟錢無關的,它始于漢代,是一種類似于錢幣一樣的東西,拿來辟邪的吉祥物。后來老人家就用紅線把它串起來,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壓在小孩的枕頭下,給他辟邪,叫壓祟,F在改為年歲的歲,最初應該是鬼鬼祟祟的“祟”,后來使用了銅錢,串一串銅錢,F在,大家是封一個紅包,表示利市,也是壓歲。
由于廣州較早就發展了商品經濟,老廣州講意頭、祈求生意興隆的心愿在廣州的年文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廣州的紅包不叫壓歲錢,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給沒結婚的人派利是是極具嶺南特色的做法,這一習俗據說最早傳自香港。
過人日七寶羹同慶生日
大年初七這天,廣州人會過“人日”,民間叫“人日”“人勝節”或“七元日”。據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過去,這一天早飯時,要吃由七種菜(一般芹菜、香菜、韭菜、蔥、蒜為必需,另外兩樣可靈活掌握)制成的“七寶羹”(又稱“七樣菜”)及“薰天餅”(在露天中煎成)等。解放以前,人日這天青年男女結伴到郊外游玩,評選“人日皇后”,中選者主持一天的話動;一家老小則登觀音山(即今天的越秀山)或白云山;女的去神廟參神,男的到花地賞花或拜黃大仙廟。據考證,人日所游花地的地址,就是今天的芳村花地灣。而近幾年,人日游花地這一傳統也恢復了。
趕生菜會生財發財愿長久
相傳正月二十六這天子時是觀音菩薩大開金庫貸款助民致富的時刻。因此,每逢此時大批善男信女都會到觀音廟進香,祈求觀音菩薩開恩“借錢”。所以,每當觀音“開庫”,觀音廟就格外熱鬧。
在1937年出版的《舊歷新年廣州人的風俗》第2卷第87期上,有一段生菜會的記載:“生菜會,郊野各鄉村都舉行。大家都在郊外席地大吃生菜,非常的熱鬧。唱八音,演戲的亦有。據說,這樣做了,年成必好,故盛裝的男女也紛紛去參加”。其中,會場有一個小池,里面預先放有許多蜆與螺,赴會者探手水中,摸得螺者生子,摸得蜆者生女。整個生菜會的寓意歸納起來就是六個字:生財?發財?長久。芳村坑口與黃埔的生菜會,已舉辦多年。那天無論是誰,認識不認識主人家,只要湊夠8個人一桌,就會給你上菜。去的人越多,主人家就越高興。
四字春祝福
百福駢臻 人登壽域 世躋春臺 椒花獻頌
新春快樂 福壽安康 歲歲平安 年年有余
恭喜發財 財源亨通 金玉滿堂 喜氣洋洋
萬事如意 大吉大利 三羊開泰 財源廣進
心想事成 五福臨門 五谷豐登 迎春接福
春光駘蕩 國步龍騰 門凝瑞靄 戶發春光
風光勝舊 歲序更新 天翔紫燕 地暖春風
天高地闊 人壽年豐 天開淑景 人樂豐年
牛耕綠野 虎嘯青山 無邊春舍 有福人家
四時喜慶 五谷豐登 四時如意 萬事遂心
龍吟國瑞 虎嘯年豐 龍興華夏 燕舞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