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讓孩子開發了智力,拓寬了孩子的視野,發展了孩子的想象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和根據,促進了孩子思維的全面發展,同時幫孩子了解了成語的意思。以下是6歲幼兒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打草驚蛇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涂做縣令。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著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因此,當涂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里恨透了這批狗官,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察地方情況,當涂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于是大家聯名寫了狀子,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狀子首先遞送到了縣令王魯手上。
巧的是,狀子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邊看著手中的狀紙,一邊發著抖,心里想:怎么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后來,人們從這個故事引申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甲懲罰,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現在人們多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對方察覺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圖。
邯鄲學步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年輕人,他聽說趙國的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瀟灑優雅,非常好看。于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去趙國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
他帶上盤纏,跋涉千里,趕到趙國,躊躇滿志地準備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
在大街上,他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看得他眼發花,腳發抖,不知該怎樣邁步子了。于是他決定跟在一個行人后面摹仿,人家邁左腳,燕國青年也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燕國青年也趕緊邁右腳。但他的兩只腳沒有協調好,差一點把自己絆倒。
這個行人走遠了,他又跟在另一個行人身后亦步亦趨地學走路。別人走得隨意優雅,但他學得磕磕絆絆,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當做怪人,停下腳步看他,甚至還有人捂著嘴笑他。
就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的盤纏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準備回家。此時的他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姿,而且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邁不開步子走路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四肢著地,爬著回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崇拜別人,如果因為仿效他人而丟掉自己本來的本領,真是大可不必。
水滴石穿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對我這么兇狠啊!”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這個語言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室如懸磬
有一次,齊孝公出兵去征伐魯國,魯君想派人去說服齊國,制止齊國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詞去說服他們,便去問展禽。展禽沉思了一會兒,就說:“我聽人說過,處在大國的地位,才可以教導小國;處在小國的地位,卻只能服侍大國。惟有這樣,才能消除戰爭。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單靠言詞就能平息亂事的。假如是個小國,還很自大的話,只會引起大國的惱怒,增加亂事,現在亂事已經開始,不是靠言詞就能收到成效的。”
展禽說完,就叫乙喜去犒勞齊軍,并且對他們說:“我們的君王沒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邊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勞駕你們,還連累你們的露宿在我們的邊境上,所以特別派我來犒勞你們所有的兵士。”齊侯說:“你們到現在才恐慌嗎?”乙喜說:“敝國現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輔政,所以并不恐慌。”齊孝公說:“你們室如懸磬,田野里連青草都沒得生長,怎么會說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無所有的意思。室如懸磬,就是用來比喻窮得什么東西也沒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樣,是用來形容極端的貧乏、困苦。
罄竹難書
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農民起義。
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既擔心突厥壞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們的悍馬,于是,聽從他人建議,與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最終,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于唐,金玉繒帛歸于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還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率領他們打起仗來很是辛苦。
此時,瓦崗農民義軍首領之一的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書寫不完隋煬帝的罪狀;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煬帝的罪惡。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李密的聲勢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不過,李密認為洛陽城還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時。
李淵這邊呢,倒是很想拉攏聲勢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書。但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擔任盟主。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去河南,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驕傲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后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我來坐收漁翁之利。”
于是,李淵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么人?老夫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沒有那個野心,我愿意跟隨你。”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學習成語的好處與作用
學習成語就是為了應用,這是任何人都懂得的道理。那么,成語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在不斷的學習和應用成語的過程中,我體會和歸納出成語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它是濃縮的歷史,學習和運用它能使我們知古鑒今,以史為鏡。
成語中有大量的由歷史故事和歷史典故演繹而成的,了解了一個成語,就等于了解了一個歷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歷史。比如坐懷不亂這個成語就向我們講述了柳下惠的故事:據《荀子.大略》載,相傳,春秋時期,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魯國的柳下惠宿于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生非禮行為。于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 的正人君子。后來就用坐懷不亂形容男女之間相處時作風正派。比如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就記載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相傳越王勾踐回國,后坐臥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刻苦自勵,最后強大起來,吳王勾踐終于成就了霸業。還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恥下問等成語,就會想起一個個的歷史畫面。
第二,它能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換言之它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能教會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它會告訴我們怎樣去激發自己的斗志:高歌猛進、壯志凌云、昂首闊步、乘風破浪、叱咤風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從而樹立起遠大的志向www.name2012.com 。當我們取得一點點成績,要沾沾自喜時,它告誡我們,榮辱不驚、更上一層樓、一步一個腳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從而使我們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它告誡我們: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窮且益堅。總之,有太多的成語飽含生活的哲理,學習和應用它,會培養我們平和的心態、潔凈的心境,良好的修養。
第三,它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糧,全面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
掌握一定數量的成語并準確的理解和運用,可以極大地提高語言表達的技巧和能力,改善與人溝通的方法。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尤其在現今這樣的社會上,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這些有賴于良好的語言表達。而學習掌握和運用好成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際交往中,說話是相當有講究的,有時一句無關緊要的話,由于時機選擇不當,語氣選擇不當、用詞選擇不當,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在語言交流中恰當的用一些成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神奇作用,可能會使尷尬的場面變得輕松愉快,也可能使劍拔弩張的雙方冷靜下來握手言歡。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很吝嗇時用一毛不拔就比用小摳、摳門這樣的詞要好聽一些。在和別人對話需要客氣時,適當用幾個謙辭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層次和修養,比說一大堆客氣話能好一些。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最好點到為止,用一些適當的成語總比一推直白的批評訓斥容易被人接受。
第四,可以從民間成語故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正是有創造思維的人才,也就是說,只有創造思維的人才能在未來社會里,挑起使祖國繁榮昌盛的重擔,所以培養創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一個好的意思,成語故事來歷和出處,語言規范,簡潔明了,使他們在聽故事中學到大量的新詞和優美的語句,積累豐富的語言“養料”發展他們連貫性語言。
實踐出真知,那一次我讓他們用講過的“邯鄲學步”“守株待免”這兩個毫不相關的成語連在一起造句,沒有想到他們真得把它們連上了,而且語言流暢,中心明確、自然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