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出自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國殤》
國殤
作者:屈原 年代:戰國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賞析: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靈,獨最后這一篇《國殤》是祭奠人間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期秦楚戰爭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后繼。屈原寫這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將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本詩的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
全詩分三節。第一節描繪車戰的激烈場面。先寫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鎧甲,后寫兩軍相接,再寫敵人的蜂擁和瘋狂,最后寫楚方士兵的英勇頑強。這一節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突出了戰斗的殘酷、士兵的無畏和豪壯的感情。
第二節寫楚方寡不敵眾,全部戰死的悲壯場面。敵人瘋狂而且殘酷,楚方受創慘重,然而士兵們卻英勇無畏,寧死不屈!霸衽圪鈸豇Q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戰,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第三節是對為國戰死者的贊頌。先謳歌戰士們遠離家鄉、誓死報國、義無反顧的決心,然后贊美戰士們剛強勇武、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誠而沉痛的。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過程的描述和靜態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有同戰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展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