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物素材摘抄1: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她不曾像摩西那樣叫紅海分開,兩邊立起如壘,讓以色列人從干地上走過去。
她不曾用食物喂飽五千人,叫許多人跟在她后頭擁護她。
她不曾搞過叫天地變色的社會革命,她不是個翻天覆地的偉人。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有手有腳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不幸的命運踐踏如泥的時候,還給他們一個人的尊嚴,如此而已。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尋著這樣一個真理:我們都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簡單又直接,就是服侍窮人中的窮人。她認為人最大的貧窮不是物質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與沒有人愛。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感覺自己沒有人要,是人類所經驗到最糟糕的一種疾病。”因為別的病有藥可醫,惟獨“不被需要”,除了一雙愿意服侍的手與一顆充滿愛的心腸外,再沒有一帖藥可醫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帶領仁愛修女會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沒有達官顯要在背后作為支持,修女會也沒有獲得社會名流的積極贊助,她只是單純地依靠她那份幾乎是無限的、但卻是堅韌的愛。
在特蕾莎修女樸素的裝束下,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她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個。她靠著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以她的一生,實際彰顯偉大的愛。
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施舍的姿態……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設了一座橋梁。
她是一位永生的偉大的圣人!??伊斯蘭教長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犧牲、代表歡樂的象征。??菲律賓紅衣主教?梅辛
語文人物素材摘抄2:屈原
特征:濁世清蓮
評價:
1.“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于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 2.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于悲憤交加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頒獎詞:是你,使內外交困的楚國一度出現國富民強、諸侯威震的局面;是你,雖屢遭疏遠流放,赤子之心卻始終不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無能為力,你縱身一躍汨羅江,以身來殉美政理想!
事跡: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斗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后因楚國的日益衰敗,國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植蝗�……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斗爭,同時也是向后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語文人物素材摘抄3:李時珍
特征:醫學泰斗
評價:
1.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為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
2.一介農夫,懷揣著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頒獎詞: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堅定的信念伴你步入醫學圣殿,不懈的努力帶你翱翔成功之巔!
事跡:李家世代業醫,但由于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于是向父親求說并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 李時珍認為,“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后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為了了解藥物,并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復諦視”。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為了真實細致地了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于度外,到處尋找,終于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并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本草綱目》。
語文人物素材摘抄4:張愛玲
張愛玲生長在一座“有陽光的地方讓人瞌睡,陰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涼”的深宅大院。她自小被視為“天才”,三歲吟“商女不知亡國恨”,十歲讀“紅樓”,給弟弟編三國故事。她童年耳濡目染的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通俗文學,與生俱來的天才氣質和得天獨厚的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以及她對“市味人生”的深切體驗和同情,造就了一個光怪陸離、冷艷譏誚、蒼涼孤獨的張愛玲,一片不同凡響的獨特的文學天地。
張愛玲的作品視角獨特,清麗閑逸,纏綿艷絕,大雅大俗,雖與《紅樓夢》一脈相承,更接納百川,既有鴛鴦蝴蝶之趣,又有市聲閑適之風。
張愛玲一向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她知道自己的風應該往哪個方向吹,她說:“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么愉快。”同時,她也很坦白,她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在世道蕭條時,她說:“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
對于人,張愛玲選擇了寬容的遠視,因為那些身上千瘡百孔的人填滿了她以往生活的記憶,生活在她心目中就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