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學生們復習時存在的問題有很多種,比如上課不會聽講、不會做課堂筆記、課下不會做復習、作業拖的時間過長,當前階段還模糊自己的問題,盲目做題等等,尤其是高三學生的問題在高考考前的這段時間暴露的更加明顯,在最后的的這一段的時間,高三學生只有把這些問題及時解決掉,才能為高考掃清障礙,順利的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三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體現如下:
1、“高原現象”又稱“瓶頸效應”。相當多的高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出現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和復習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象,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高原現象”,很多同學都說,遭遇了學習瓶頸。
2、“舌尖現象”。高三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也可能看見一些很容易的題目,答案就在嘴邊盤旋,但就是寫不出來,心理學家稱之為“舌尖現象”。
3、“克拉克現象”。一些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優秀,考前準備充分,對某些考試內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場,特別是到了高考這樣的重要時刻,卻發揮失常,往往表現為緊張、慌亂,甚至記憶驟退,腦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為“克拉克現象”。
4、“心理飽和現象”。進入高三,大多數學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考大學。為了這一目標,不再參與其他活動,只是重復地進行著大量的練習,由于活動單一,結果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疲憊、學習效果不佳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心理飽和現象”。
5、“陰影纏繞現象”對結果成敗的過份關注,結果卻讓人失望。無論是平時的小考還是大考,過度的關注成績,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搓,長期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種現象暫且稱之為“陰影纏繞現象”。
總有很多人說,一些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定型了,但是眾多的案例告訴我們,這樣想法是片面的,預見眾多語文成績一般的學生,在短期內提升了語文成績。前提是這個學生有提分的欲望,并且能聽得見別人的建議,循序漸進,成績肯定會提升的。例如說,某學生作文成績一般,他給自己幾周的時間,從字跡、語言、結構、內容、等等方面,分析字跡存在的不足,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哪怕是每周進步一些,一月下來,他的整體成績就在進步,想法變成做法了。但是現實中如果他不相信能被改變,那么結果還能進步嗎?要不眾多考生看看自己的語文卷,不談別的,就看看字體,很多學生從進入高三一直到現在,語文作文寫字依然潦草,寫文章的方式就那幾種,例子也就是那幾個,那么這么長時間定型了,為什么沒有去改變?主要是一方面沒有明確的想法,同時沒有明確的做法,甚至一些人相信不可能被改變。
由此,很多學生是自己讓自己成績定型的。
其實高考還是相對公平的,它不本不殘酷,給眾多的學生留足了自救的時間,可是很多人錯誤的想法把這屬于自己自救的時間繼續浪費了。
定型與否還取決于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如果一個學生抱著有書讀就行了的要求,那么他沒有上進心,這樣一來,你自己不想努力,自己選擇定型,但是前提是不可能往好的方面去。
因為,定型本來就不是什么褒義詞,它能讓你錯過,你的成績怎樣,你對自己要求怎樣,成績定型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