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體現了我國更加主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是中國首次成功倡議的國際區域合作平臺,是一個新的國際區域合作發展的“戰略倡議”。雖然日前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只提到18個省份及部分城市,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各省都是“一帶一路”重要的參與省份,都要對接“一帶一路”規劃。“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路和一條帶,而是多條路和多條帶的組合,最后形成一個貫穿大洋洲、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經濟網絡。在當前陸海空綜合交通體系條件下,貿易流、物流、人流、資金流沿著主要交通干線與核心城市展開,所有省份和城市都要在其中發揮作用。
山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基于山東具備較強的經濟基礎和較高的經濟外向度,山東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在國內均位居前列,具備一定的國際和國內輻射力和影響力。山東在建設“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是要找好突破點和抓手。
加快推進山東自貿區建設。從國際經驗看,自貿區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全球制造業中心和貿易大國的發展需要。美國上世紀曾擁有200個左右的自由貿易區。因此中國今后絕不會僅限于四省自貿區建設,而是應該有更多的自貿區,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以與我國作為全球新的制造業中心、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的國際地位相匹配。以山東的經濟發展來看,今后山東不僅要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而且應該“多點開花”,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地都具備建設自貿園區的條件,只是時機問題。山東應加快自貿園區方案與規劃制定、完善與上報,不斷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體制機制平臺的建設。與國內外其他區域及城市相比,體制機制問題是制約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掣肘。下一步山東的發展,應以自貿區為突破口,加快新的體制機制平臺的建設。在中韓自貿協議當中,明確提出山東威海與仁川要成為中韓自貿區的地方試驗平臺,而仁川是韓國最好的自由貿易港,但威海尚沒有自由貿易區,因此雙方的對接平臺是不對等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在威海設立自由貿易區是發展的客觀需要。
加強自主品牌建設與自主創新。中國目前有兩個省份以自主品牌著稱,一個是山東,一個是廣東,這兩個省份都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集合與品牌集聚,例如山東的海爾、海信等眾多知名品牌都享譽中外。但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我們的品牌在技術、創新、美譽度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山東要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品牌的技術含量與知名度,充分發揮知名品牌的帶動作用,輻射和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發展。
不斷提升對內開放水平。山東在融入“一帶一路”過程中,除了強調對外開放,還應該強化對內開放,實現省內、地市內的相互開放,消除地市之間的各種市場壁壘,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加強與國內各省份的交流與合作,破除省域之間的市場壁壘和市場保護,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進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加強人才的培養與交流。加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尤其要發揮山東文化大省的優勢,加快學術領域、文化領域的交流與溝通,加快海外留學生、海外人才的培養,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率先在“五通”建設中邁出第一步,不辜負山東“一帶一路”交匯省份的區位優勢。(作者 張建平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