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范文【匯總】

思而思學網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范文1】

楊昌林,男,漢族,193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武漢大學退休教師。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楊昌林33年如一日,關愛藏族學生,幫助學生近萬人次,將自己收入的近1/3用于這項事業,被藏族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阿爸”。他經常說,西藏需要大批專業人才,尤其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本地人才。只要能讓孩子們成才,自己做什么都愿意!楊昌林用他的行動,樹立了愛心助學的榜樣,書寫了民族大愛的感人事跡。

1978年,楊昌林夫婦從西藏阿里調到武漢大學工作,當得知初到武漢的10多名西藏新生不適應武漢濕熱氣候,全身長滿疙瘩,又疼又癢后,他和妻子千方百計幫孩子們尋醫問藥,最終解除了病痛,孩子們從此都叫他們“阿爸、阿媽”,并在學校藏族學生中流傳。1991年夏天,藏族學生尼瑪次仁肺部大出血,醫院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就在他喪失信心的時候,“阿爸阿媽”來到醫院,像對待親兒子一樣,給他喂藥、送飯、擦洗身子,給了他極大精神鼓勵,最后奇跡般地痊愈了。尼瑪次仁畢業回西藏后,寫信表示“一定要干出成績來,給阿媽、阿爸看”。

2005年妻子去世后,已屆古稀之年、需要自己照顧自己的楊昌林依然用各種方式延續著對藏族學生的關愛。武漢近十所高校的10多名藏族同學,講述楊老師的故事幾乎一樣:進大學,就被楊老師接去吃迎新飯;逢年過節,邀請同學們與他團聚聯歡;楊老師生活節儉,對同學們卻很大方;大事小事,同學們總愛找他幫忙。2008年初,南方地區遭遇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72歲的楊昌林被困在了湘西老家。他內心十分焦急,“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西藏,我必須回去看看!”于是,他輾轉多次、兩天兩夜沒合眼趕回了武漢,從藏歷年三十到初七,將滯留在武漢的藏族學生分批接到家里過年。

楊昌林珍藏著兩樣東西:一本相冊,里面全是他珍藏多年的與藏族同胞、藏族孩子的合影;一本紙頁已經發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抄記著藏族孩子的學校、姓名和聯系方式。33年來,楊昌林到底接待了多少個藏族孩子,他自己也記不清楚了。盡管他的年齡和藏族孩子們的阿爺差不多,然而,初來武漢的藏族年輕人仍親熱地沿襲著師兄師姐對老人的稱呼,喊他“阿爸”。

33年來,楊昌林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始終堅持幫助培養藏族學生,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感人事跡。2010年,楊昌林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2017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范文2】

在宜昌市夷陵區平湖社區廣為流傳著一個“身殘志不殘、身殘心不殘、身殘情不殘、身殘愛不殘,一心一意為少數民族群眾做好事”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就是平湖社區少數民族服務站副站長馬學柱同志。

他出生于秭歸縣沙鎮溪鎮馬家山村,今年57歲,高中畢業后,于1976年12月服兵于蘭州軍區某工程兵部隊,1978年2月17日,他在一次國防工程施工中,不幸從礦車上摔下,導致下肢五級傷殘。他于198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月退伍到原宜昌地區香溪河煤炭礦務局工作,先后從事過辦公室主任、經銷公司經理、書記和檔案室副主任等工作。2002年上半年,因三峽工程蓄水需要,位于三峽庫區的宜煤集團?原宜昌地區香溪河煤炭礦務局?關閉破產后,他被迫從興山峽口鎮遷至夷陵區平湖社區謀生。2006年11月,他帶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夷陵區“社區殘協專職委員”的招聘,他以優秀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被夷陵區殘聯聘為平湖社區殘協專職委員,并于同年底當選為平湖社區黨總支委員。去年9月他又光榮而又樂意地挑起了“平湖社區少數民族服務站副站長”的重任。

他自走上主管業務的少數民族服務站副站長的崗位后,帶著對這個崗位的特殊責任、特殊感情和特殊愛心,克服種種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和扎實的作風,為民族工作和少數民族同胞辦了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好事和實事。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一份份特殊的愛一次又一次地奉獻給了少數民族同胞,讓少數民族同胞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無限溫暖。

在宣傳民族政策、黨和政府的聲音上,用心轉化。為了讓黨的民族政策、方針深入人心,他在加強自學的基礎上,采取“會議輔導、開辟宣傳櫥窗巡回展覽、開設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組織社區網格員入戶宣講、印發相關資料宣傳和入戶解答”等形式,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和“民族一家親,家和萬事興”等黨的民族政策、方針、原則及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民族成份更正、少數民族學生中考高考優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困難就助和社會保障”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解答,使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對黨和政府更加信任;對黨的民族政策更加了解、更加擁護; 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更加支持,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在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困難上,用情熔化。“少數民族同胞的難,就是我的難”。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按照區民宗局關于建立城市社區少數民族群眾服務與管理體系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少數民族服務站工作職責和少數民族雙向服務等制度,并結合社區實際,認真開展了“我為少數民族群眾解難事、做好事、辦實事”活動。這一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給少數民族群眾辦了不少的好事和實事。而且有效地密切了黨和政府同各民族之間的血肉聯系。一提起這個話題,40多歲的土家族居民王桂英,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她的感激之情。王桂英因高度近視,不能勞動,其夫也因智力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全家三人,一沒住房,二沒穩定的生活來源,只能靠租房和低保維持生計。為切實解決王桂英家庭的根本出路,他積極向房管等部門爭取,幫其在“春華秋實”小區落實了一套“廉租房”。住房難題解決后,今年四月中旬,他又積極與“胡氏按摩店“聯系,將王桂英介紹到胡氏按摩店學習按摩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后,王桂英認為這是她就業、創業的最好選擇,于是又將女兒送到該店學習按摩技術,待女兒學會后,母女倆一起開個按摩店,以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出路問題。為了感謝馬學柱的恩情,王桂英先后多次請他到她家做客,但都被他一一謝絕。

在加強與少數民族群眾的密切聯系上,用愛感化。“只有落后的工作,沒有落后的群眾”,這是他多年群眾工作的體會。“只有善于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工作上的支持”。他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積極爭取社區書記張書軍同志的支持,組織26名黨員、干部、中心戶代表同26個少數民族同胞結對幫扶,以此加強聯絡聯誼和服務,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好評;為在第一時間掌握少數民族群眾的所思所盼和所想,他將“聯系電話、服務事項和有困難,就找我”等內容印到“社區干部服務居民聯系卡”上,發至千家萬戶,讓其成為“便民、利民的綠色通道”;為了準確、及時掌握少數民族同胞的心聲、聽到他們的真心話,他克服行走不便的困難,經常帶著愛心、帶著溫暖、帶著微笑深入到少數民族同胞家里問寒問暖,細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期盼,對少數民族群眾所反映的問題、需求和建議,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能現場答復的現場答復,不能現場解決和答復的,在耐心解釋的基礎上,帶回社區爭取其他渠道解決和處理。

“我在夷陵區開拉面館已兩年多,老馬他們經常到我店里來看我,即使從我門口過,也要向我們打個招呼和問個好,他的關心和微笑,使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和溫暖,我打算就在這里開下去”。位于平湖社區夷興大道179號的蘭州拉面館老板李澤東如是說。

【2017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范文3】

馮理達,女,海軍總醫院原副院長,1925年11月出生,1947年參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黨,專業技術2級。2008年2月8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她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和新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的長女,畢業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系,赴前蘇聯留學并獲醫學副博士學位。

生前曾任全國政協第八屆常委和第七、九、十屆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先后兼任全國中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顧問、全軍中醫學會副會長等職。

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繼承先輩遺志,不懈奮斗,歷經磨難,矢志不渝,用愛黨、愛國、愛軍、愛民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一心追隨黨、一生熱愛黨、一貫忠于黨、一切獻給黨的信仰之歌。

胡主席和其他中央、軍委領導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贊揚她是優秀的黨內專家學者,杰出的白衣戰士,愛國知識分子的榜樣,科教文衛戰線共產黨員的楷模,其事跡令人感動,精神值得弘揚。

一、始終踐行“把一生獻給黨”的錚錚誓言

馮理達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受父母愛國主義思想影響,自幼懷有強烈的報國之志,在民族危亡之時,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逐步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她對黨忠誠、理想信念堅定,新中國成立后,新舊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比,使她更加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1949年到1975年的26年里,她幾乎每年都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文革”期間,她被污蔑為“雙料特務”,受到沖擊和排擠,但卻從未動搖對黨的執著信仰,年過半百,終了夙愿。有人問她這么大歲數入黨圖什么?她說:“我親身經歷了兩種社會制度,所以我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只要我活著,就要入黨,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為了兌現這個誓言,她數十年如一日,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刻苦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先后撰寫了10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和體會文章,還用毛筆恭錄十四大以來歷次黨章全文。

黨的十七大召開后,82歲高齡的她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仔細研讀胡報告,8次通讀新黨章,在學習中不斷加深對黨的深厚感情。她視黨為親人,把組織當成家,無論多么繁忙,只要在外工作時間超過一周,都以書信形式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32年從未改變。她自覺踐行黨員先進性要求,模范履行黨員義務,先后15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或優秀黨支部書記,彌留之際還特別囑咐兒子為自己代交1萬元黨費。

她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了國家和軍隊醫療衛生事業,直到去世前一個月還在忘我工作,實踐了她“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入黨誓言。“熱愛祖國忠于黨丹心一片,堅定信念踐于行堪稱楷模”,追悼會上的這幅挽聯,高度濃縮了她一生對黨無限忠誠的信仰之歌。

二、始終將報效祖國作為人生的追求

馮理達把報效祖國當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義,在幾十年歲月里,滿懷振興中華的強烈愿望,全力投入事業。她堅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關心支持祖國和平統一事業,作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積極參加中國統促會舉辦的各種會議和活動,廣泛聯系愛國民主人士和醫學界人士,努力推動海峽兩岸民間交流溝通。

2007年臺灣退役軍人協會組團訪問大陸,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大力宣傳祖國建設大好形勢、制度優越性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一位臺灣退役軍官動情地說:“謝謝您讓我們更加了解今天的大陸,相信兩岸一定會統一,因為炎黃子孫的血脈永遠是相通的!”她特別關心到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不僅傳授醫學知識,還傳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啟發他們關心祖國、熱愛祖國,為加深兩岸同胞相互了解、促進兩岸民間關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馮理達把崗位作為傾力報國的平臺,她常說:我愿做中國勞苦大眾的“牛”,為黨的事業拉車不止。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工作期間,她數次帶隊赴傳染病疫情地區和地震災區調查研究,指導防疫治療工作,為廣大農民送醫送藥。

到海軍總醫院工作后,在沒有資金、設備和資料的情況下,她自力更生創建了免疫室,堅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以精湛醫術和熱忱服務贏得了患者的信賴。無論何時何地,馮理達總是心系祖國、無怨無悔。

1992年她應邀到美國進行學術交流,美一家研究機構提出高薪挽留,1999年她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很多親友和父親老部下請她到國外安度晚年,都被她婉言謝絕,她說:“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

三、始終堅持面向部隊服務官兵的方向

馮理達說,我是一名軍醫,我的職業就是為官兵服務,為人民服務。她經常深入駐京部隊,為官兵上健康知識輔導課,引導大家在日常戰備訓練中科學預防傷病,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

她組織力量研究抗疲勞、抗嚴寒、抗饑餓等方面的課題,為增強官兵體質、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貢獻。退居二線后,她一如既往地關心官兵健康、支持部隊建設,到訓練一線為官兵進行恢復性治療,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非典”期間,她主動向院領導請戰,積極向官兵和群眾宣傳預防知識,加班加點收集整理出5套4447條疫情資料,為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她把病人當作親人,把患者當作朋友,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一天深夜,駐京某倉庫的一名19歲的戰士,因頭疼被緊急送到海軍總醫院。凌晨3時,馮理達緊急趕到醫院參加腦外科會診,經診斷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那時醫院沒有呼吸機,病人由于肝水腫壓迫呼吸中樞,只能靠人捏著氧氣皮球給病人供氧,24小時不能間斷。接連5天,馮理達一直守護在這名小戰士的病床邊,直到脫離生命危險。出院的那天,小戰士用一個莊嚴的軍禮表達對馮理達的感激之情。

一次,飛行員王志虎因患嚴重痢疾住進了傳染病科,由于他經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和房間里到處都是糞便。馮理達主動要求負責這個病人。一天晚上11點,馮理達走進病房,一股惡臭迎面撲來,病人身上、床上、地上到處都是糞便。她二話沒說,走上前去把病人抱了起來,用手把他身上的臟物和床單清理干凈,打來熱水為病人擦拭身體,并為病人清洗換下來的臟衣服,等收拾完已經是凌晨兩點了。看著馮理達額角流出的汗水,小王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四、始終弘揚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馮理達視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免疫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領域取得開創性成果,先后主編學術專著8部260萬字,發表論文60余篇。

她提出了具有*的免疫學學科建設思想,建立了免疫宏觀學與微觀學、老年免疫學、免疫康復學和部隊免疫學等基礎理論,并由一般性研究發展到全方位、多層次研究,探索出一條防病治病新途徑。

她把免疫學研究與臨床治療結合起來,運用電學、力學、電動力學等學科知識,對細胞、分子進行傳統醫學和免疫學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成果,其中“人體科學對免疫功能的研究”、“腫瘤細胞的免疫研究”和“免疫功能的研究”3項課題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她創造性地以物理學理論為指導,進行機體免疫研究,受到錢學森等知名專家好評。她積極倡導健康健美長壽理念,提出大量新觀點和新療法,歷時近10年,撰寫了《健康健美長壽學》專著6部,深受各界群眾和廣大官兵歡迎。

她傾心弘揚中華傳統醫學,先后到28個國家和地區講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免疫學專家,贏得了國際廣泛贊譽。1991年,她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為“有突出貢獻的早期歸國定居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并入選英國劍橋大學名人傳記中心20世紀和21世紀世界500名人、世界2000名杰出科學家。

五、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風范

幾十年來,馮理達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初衷矢志不移。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常委的20年里,她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關注弱勢群體、普及健康教育等問題提出議案155項、書面發言53份。在她的倡議下,北京市撥款120萬元為抗癌樂園解決了活動場所。

從醫院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她不顧年事已高,經常深入部隊和社會各界,熱心宣講科學健康知識和健康理念。她先后為社會各界群眾作講座1000余場次,從未收取任何報酬。

她一直保持著節儉樸素的作風,直到80歲時,除了參加公務活動外經常騎自行車上下班,平時穿的基本是軍裝,一條毛褲穿了20多年,病逝前還穿在身上。她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積極扶貧幫困。

張家口地區發生地震,第二天她就給該市民政局寄去1000元;農村女孩王惠患結核性腦膜炎并發腦積水,她把王惠安排在自己身邊吃住2個多月,康復后又送其到計算機學校學習;免疫中心工作人員李群患子宮瘤交不起住院費用,她拿出3000元為其交齊,并資助李群的兒子上大學;她還為北京市石景山區紅十字紹家坡康復醫院的孤殘兒童募捐2.3萬元,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奶奶”。

2006年11月23日是馮理達的生日,她的兒子羅悠真拉著她到商店購買生日禮物,她卻讓兒子購買了4000支圓珠筆,當天就寄給了西北貧困地區的希望小學。她把國外講學的酬勞和受贈物品,捐獻給醫院和災區人民,價值達300多萬元,去世后工資卡里僅剩85.46元。

2008年2月16日,馮理達遺體告別儀式一結束,兒子就將她生前坐的專車上交醫院,他說:“媽媽一生奉獻,我們不能給她臉上抹黑!”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