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同志任職期間,牢記黨的囑托,盡心盡責,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撲下身子、苦干實干。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廖俊波先進事跡材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廖俊波先進事跡材料1】
2017年3月,廖俊波遭遇車禍去世前不久的一天,福建南平赤岸村村民丁本鐘因自家拆遷回撥地問題找到武夷新區管委會,在大廳里猶豫徘徊時,廖俊波將他請進自己的辦公室。
“當時不知道他是誰,只覺得他很熱情,耐心地問我情況,還叫了很多人過來一起聽,臨別給我一張名片,說有啥事就打電話找他。”丁本鐘說,“那一刻沒仔細看,回家才知道他是南平市常務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
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項目。拆遷,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群眾利益受損。
廖俊波的同事對他的共同評價是“拼”“嚴”“快”“實”,而群眾描繪的首要特征是“撲下身子、沒有架子”。從拿口鎮鎮長到政和縣委書記,再到南平市副市長,廖俊波一路走來,分管工作涉及各行各業,但腳步從不飄忽,始終和群眾保持親密真摯的聯系。
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光生不知道抽了多少支廖俊波分來的煙。“他每次到村里都會笑嘻嘻地遞給我一支煙,然后就村里的大事小情拉開家常。”胡光生說,“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
“村里沒錢,你怎么當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說,“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污染,你們想干的話,我全力支持!”
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
東澗村民多年來一直喝山泉水,一到雨季就犯愁,雨水渾濁,還會有小蟲。廖俊波知道后,馬上帶人勘察,不到兩個月,過濾池修好了,吃水不再是問題。
抓農業,和農民交心;抓工業,就和企業家交心。和廖俊波接觸過的企業家都記得他的貼心服務。在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有一批從閩東、浙南等地“舍近求遠”搬遷過來的企業,大多是被廖俊波至誠務實的態度和雷厲風行的作風打動。
鄧少忠是一家電機企業的董事長,在政和國土部門咨詢“異地抵押貸款”問題時,打了投資的退堂鼓。廖俊波得知后,立即召集相關部門協商,合法依規地解決融資問題,排除疑慮。
“我什么時候打電話找他反映問題,他就什么時候解決問題,從來沒有推諉拖延。”鄧少忠說,“為了建立完整的電機產業鏈,他到閩東招商不知去了多少次,帶著優惠政策、帶著部門負責人,關鍵是帶著一顆火熱的心。”
與商人交往,貴在“親”“清”。廖俊波做人做事既“肝膽”,又“干凈”。鄧少忠偶爾從家鄉帶點水果送來,廖俊波分給在場的每位同事,轉天還要回送很多本地水果到公司去。廖俊波到公司的次數數不清,卻從未在公司吃一餐飯。
張斌是政和當地一家電商企業經理,受廖俊波之托,買了幾本電商書籍送給他,不愿收書錢。廖俊波收下書后,轉天回送了政和白茶。
南平市政府辦科長吳慧強回憶說,曾有客商提著禮品海鮮來見廖俊波,他追到電梯口還給客商,還開玩笑說,“我收了你的東西,再給你辦事,那咱們還是朋友嗎?不要看輕了我,也不要看輕了你自己呀!”
跟隨廖俊波10多年的司機林軍在榮華山產業組團就和他一起同吃同住、摸爬滾打,對他的廉潔自律深有感觸。
“有時候,他讓我把客商送來的小禮品退回去,后來想想,他不只是自己為人清白,也是用這個方式提醒我,不要貪圖小便宜。”林軍說。
曾有人企圖通過林軍和廖俊波拉關系,林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用請示就直接回絕這些“好意”。遇到堅持要送禮的人,林軍也不客氣,會說“不拿回去,我就拎到紀委去”。他知道這么做肯定沒錯,廖俊波也會讓他這么做。
不僅不收禮,有時候廖俊波還會往外“送禮”,不是送給領導,而是送給政府傳達室的門衛。廖俊波的妹妹廖俊芳回憶說,“他經常工作到最晚,總是在最晚時候麻煩門衛開關門,打擾人家休息,他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廖俊波接手武夷新區工作后,幾乎每位新區干部都記得他說過的話,“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
他也經常對企業家說,“企業落在這里,就要在這里生根發芽,讓這里的群眾跟著富起來,過上好日子,這才是共贏啊。”
肩負光榮與夢想的歷史使命,廖俊波將雙腳深深扎在基層的泥土里,將身影與群眾緊緊地牽系在一起。他的生命停止了,但精神將鼓舞更多中國共產黨人,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繼續努力生長。
【關于廖俊波先進事跡材料2】
2011年6月,廖俊波出任福建政和縣委書記。政和縣地處山區,交通閉塞,基礎薄弱,發展長期滯后。廖俊波帶頭撲下身子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線。3年多時間,政和縣貧困人口減少了3萬多人,脫貧率達69.1%。2013年起,政和縣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2017年,廖俊波擔任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用真情和實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在經濟建設中,他仍然奔忙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園區開發的工作一線,曾經3天跑了4個城市、會見了6批客商。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
在同事的眼里,廖俊波就是一位典型的“拼命三郎”。廖俊波當年的搭檔、現任政和縣委書記黃愛華說,廖俊波同志是一位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的縣委書記,他用苦干實干的務實精神與作風推動了政和的山鄉巨變,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中共福建省委日前作出決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省黨員干部廣泛開展向廖俊波同志學習的活動,學習他心系群眾、勤政為民的公仆情懷,敢于擔當、苦干實干的務實作風和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
“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的黨中央對基層優秀黨員的深切關懷,對全國所有黨員的殷切期望。”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委書記劉闖說,廖俊波同志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有力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忠誠與執著,無愧于“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榮譽。“縣官雖小,責任千鈞。我將以廖俊波同志為鏡,時刻對照自己、修正自己,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做一名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縣(區)委書記。”劉闖說。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被他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感動,也被他苦干實干、廉潔奉公的工作作風激勵。”在學習了廖俊波的先進事跡后,甘肅景泰縣上沙沃鎮干部高大衍表示,要以廖俊波為榜樣,立足本職工作,不忘初心,在基層工作一線踐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作為一名每天都與群眾面對面的鄉鎮干部,高大衍對此深有感觸。
“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們鄉鎮干部就是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與千家萬戶的群眾之間穿針引線的人。”2011年剛一參加工作,高大衍就被安排到包村干部的崗位上,后來又擔任了貧困村邊外村的黨支部書記,“說到底就是要公正、公開,把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群眾真正受益了,才能打心眼里認可你”。
高大衍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牢記的重要指示要求,不忘初心,扎實工作,廉潔奉公,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曾經說過,精準扶貧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其實基層每項工作都得下‘繡花’功夫,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實做細,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