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護士,這個平凡的職業,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不僅僅因為她們身著美麗的白衣,還因為她們憑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堅韌信念,像春風,拂去人們的疾苦;用熱血,溫暖寒冷的心腹;用愛的絲線,縫合病人身心的創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材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最美護士事跡材料
我叫王小梅,33歲,本科學歷,護理師,2004年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熱愛本職工作,8年來,沒干出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護士的天職。
2000年高考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護理學這個專業,就是因為喜歡,不光因為純潔白大褂的誘惑,還因為能為患者解除病痛,多年來我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每天清晨迎著朝霞出門,我都懷揣著職業陽光心態,對這份工作傾注了熱情。
我院在院病人多為療養的老榮軍,平均年齡78歲,在年齡偏大又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住院,生活護理和治療全由護士承擔,每天的工作都很瑣碎,比如:冬季的晚上在大廳看電視,不停地囑患者要披上軍大衣,避免著涼;患者的手機開不了機;患者不會撥電話,每每這時候我都會以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幫助他們,因為我想做病人心中“有求必應”的小王護士。我們科護患關系相處融洽,有位25床張爺爺,82歲,他看到護士每日很辛苦,當我們送藥到床旁時,在床上躺著的他會立馬起床,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丫下床拿住藥杯,盡管我們多次囑咐他不要下床,送藥到床旁是我們應該做的,他不聽,他說不想讓護士再多跑路,看著他慈祥和藹的臉,我感動過無數次,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我才能感恩生命。
當每天坐上上班的公交的時候,我的思緒就飛到了科室,今天有幾位病人該換床單了,天氣暖和了病人的軍大衣該收庫了,4床的王爺爺想住靠窗戶的床位,今天上班給他換床。走到科室,白大褂一穿,滿腦子都是病人。
記得過年的時候,病房27床王爺爺的家屬沒來接他回家過年,正好我大年三十值班,看著老人拄著拐杖在樓道等女兒,我就給遞一把椅子,說:“王爺爺,我陪您過年,咱一起看春晚。”老人眼眶濕潤,激動萬分,向我頭來感激的目光,我暗暗告訴自己,因為我的存在,我要讓每位患者有淚流卻不悲涼。病房近年來一直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無論從治療到生活護理,護士們都以病人為中心,記得有一病人輸液,考慮保護病人血管,護士給用了安全留置針,液體完后,護士很是盡心,巡回病房很勤,觀察患者的留置針是否有回血,盡管已經解釋的很到位,可病人依然要拔出當天留置的留置針,怕自己的了什么嚴重的疾病,這種“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的場面也經常發生。應為年齡偏大,一個病人不光有外科病,也時常伴有內科病,經常是腰椎間盤突出、風濕、前列腺增生、高血壓、支氣管炎等等幾種病綜合,有時候突然發病,護士會整夜的守在病人跟前,無怨無悔,我亦是如此。說起病房的事情,我就像說撫養自己女兒的過程一樣,順手拈來,因為我親身經歷了,每件事情歷歷在目。
其實我院每位護士都很敬業,工作勤懇,不怕臟不怕累,都是最美的護士,我感謝同事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感謝我的患者使我擁有這份榮譽,古人說“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夸其能”我會把這當做自己的又一次起點,在自己白衣的道路上再去譜寫篇章。
最美護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何遙
“以后有更多人監督我,工作必須做得更好。”擦干凈曾被鮮血染紅的胸牌,住院休養半個月后,何遙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5月28日,記者再次來到株洲市二醫院,走近這位被患者打暈,卻在醒來的一刻拼命抓住跳窗病人,被譽為株洲“最美護士”,年僅24歲的何遙(湖南日報5月上旬曾連續報道)。
事情過去近1個月了,何遙頭上的傷口已經看不太出來了,她戴著口罩、穿著護士服穿梭在病房里,一切又回到了正常的工作軌跡。“傷口已經好了。”她平靜地告訴記者:“當時沒想太多,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這是一條命啊!即使他傷害了我,哪怕被他拖下去,我也要救。”
時間回到5月1日13時。株洲市二醫院普外科15號病房,何遙第三次進來巡視。這里住著一位80歲的胃穿孔患者楊大爺,情緒很不穩定,患者家屬出去吃午飯了,何遙特地加強了對楊大爺的巡視。
發現楊大爺的氧氣管已經脫落,何遙上前為他接上。突然,楊大爺情緒激動,還要去拔胃管,一腳把何遙踹翻在地。
從地上爬起來的何遙,趕緊返回辦公室給病人家屬打電話,等不及“救兵”到來,她又跑回病房。“他當時眼神有點兇,拿著病床護欄站在病床上,旁邊的紗窗已經被打爛。”何遙說,當時想搶下護欄,卻被護欄打中,昏倒在地。醒來時,她發現楊大爺已經坐在窗戶上,并準備往下跳,顧不上滿臉鮮血,何遙向窗戶沖去,一把抓住楊大爺的衣服。
身高1.6米、體重40多公斤的她,就這樣死死拽住了近1.8米、65公斤重的楊大爺。頭上傷口、鼻腔流出的鮮血,模糊了視線,染紅了護士服。一秒、兩秒、三秒……聞訊趕來的醫護人員一起把病人拽上來后,何遙癱倒在地。
后經檢查,何遙頭皮被撕脫,縫了4針,雙手、胳膊肘處"編外雷鋒團"先進事跡多處淤青和傷口。
面對眾多的贊美和夸獎,何遙一直強調自己不過是在普通的崗位上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這是職業要求,如果你在場,你也會這么做的!”
“這絕不是偶然發生的,她的心中裝著病人。”普外科護士長艾漫江深知何遙的能干和善良。
2010年,何遙從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畢業,通過公開招聘,成為株洲市二醫院的一名合同制護士。她被安排為離護士站最近的幾個“重點病床”的責任護士,這些“重點病床”接收的危重病人多,病情復雜。“只有技術全面,能吃苦的護士,才能勝任。”艾漫江說。
兩年來,護理過許多患者,何遙坦承,自己也與病人之間起過沖突。但她總是用自己特有的細心和善良,輕松化解。
一天上午,因為醫藥費,一個病人和何遙爭論了一番。傍晚巡視病房時,何遙看到這位病人準備拿面包和牛奶吃,便替病人拿到微波爐里加熱,還剪了一段輸液管讓病人當吸管用來喝牛奶。
面包一熱,心就暖了;吸管一吸,醫患關系也流暢了。看到何遙為自己忙前忙后,病人主動提起上午的激動情緒,請她原諒。“病人與醫護人員最需要相互理解、換位思考。只要你對病人好,病人也就會通情達理了。”何遙說。
護士工作不僅忙碌,有時候還要受得了臟。朱海清老先生是醫院的老病患,因為患的是腸癌晚期,排泄需要通過小腹的結腸瘺口,且難以自制。今年3月初,老先生便秘了3天。
第四天上午,老先生肚子突然一熱。瞬間,排泄物猛地全沖出來,病床、地上四濺,異味彌漫。
聽說后,何遙快步沖進病房,端出桶、便盆,卷起袖子就蹲在老先生旁邊,一邊接住往外噴涌的糞便,一邊用毛巾為老先生擦拭身體。
“那天的臭味我聞著都要撇過頭去,隔壁幾個病房都關上了門。”朱老先生的老伴雷奶奶,一直對何遙說著“不好意思”,但何遙收拾完后,反而安慰老人:“真的沒關系,只有聞得這臭味,才了解得到爺爺的苦痛嘛。”
問起當時救人為什么有如此的勇氣,她回答得很簡單:“這是一條生命。”因為剛工作時就眼見一次生命的離去,她對生命尤其充滿了敬畏。當時大家各種急救手段都用盡了,但還是沒能挽回,大家都流淚了。
最美護士先進事跡材料
?記人民醫院婦產科溫護士長
“你昨晚睡得好嗎?”“切口還疼嗎?”“寶寶昨晚睡得怎樣?”在這親切溫暖的晨間問候中,溫護士長開始了一天的護理工作,憑著對護理工作的熱愛,對婦幼工作的熱情,用溫暖的語言、真摯的眼神、嫻熟的護理技術、純潔善良的心為患者排憂解難,送去炙熱的愛心。溫護長堅持每天提前15分鐘到科室,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
一、夯實基礎護理,創建優質護理服務。在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建設上狠下功夫,積極創建醫院的“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剛開始,種種困難擺在她的面前。溫護長根據醫院部署的“優質護理示范工程”開展的方案和具體指導思想,利用每天晨會時間,反復強化每一位護士的服務意識,轉變護士“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理念,組織進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的技能培訓,并安排全體護士分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優質病房基礎護理技能的再培訓。她以身作則,帶領著年輕的護理團隊一頭扎進了病房,悉心護理,熱情服務,了解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在她的影響下,病區的護理姐妹們也都欣然的轉變了護理觀念,實行優質護理,提高了護理水平,獲得了患者的一片贊揚聲。
二、規范護理服務行為
在溫護長的帶頭和影響下,為了給病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她及她的護理團隊不斷深化護理服務內容。做到接待患者“六個一“: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一張卡片、一腔熱情、一流服務服務。耐心解釋做到“四個不”:不直呼床號、對詢問不說不知道、對難辦的事不說不行,患者主訴不說沒事。服務做到“三個規范”:規范服務用語、規范服務用語、規范服務舉止。讓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優質護理。
三、言傳身教,不斷提高護理水平和護理安全
溫護長為了提高護理水平,工作中她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除了與同事們共同探討臨床專業知識和技術,她還總是毫無保留地給年輕護士們介紹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教訓和與病人交流溝通的技巧。除了定時組織護理查房、進行護理理論及操作考核外,還積極鼓勵年輕護士參加自學考試,加強英語、電腦知識的學習,以增強臨床知識應用能力。給護士們分任務、壓擔子,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護理工作能力。
四、她愛病人勝過愛她自己,為搶救患者竭盡全力。
她27年如一日,積極參加病人搶救工作,隨叫隨到。
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天,凌晨兩點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溫護長從睡夢中驚醒,一位產婦產后大出血休克急需搶救,溫護長二話沒說頂著寒風騎摩托車來到醫院,投身到搶救行列中,配血、找血源、聯系救護車拿血、聯系各科室會診。。。。這樣的場面她已習慣了,當看到一個個產婦轉危為安,嬰兒躺在母親的懷里,當家屬握著她的手說聲謝謝的時候,所有的勞累疲憊都化成舒心的微笑,有的家屬為表示感謝硬塞“紅包”時,她都婉拒了,只輕輕的說一聲:“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五、她關心同事,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
每逢節假日,她總是照顧同事們合家團圓,而她卻堅守在工作崗位,她以無言的行動感染和帶動著年輕的護士們,日常引導護士以誠相待、和睦相處,使護理組保持一種團結向上的良好風氣,從而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科室整體護理水平也不斷提高,病人對護理滿意率達95%。
溫護士長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憑著精湛的技術,悉心的護理,認真負責的態度,贏得了產婦、家屬、同事以及各級領導的贊譽,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護士,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榮獲“市優質護理服務標兵”稱號。然而,在榮譽面前她沒有止步,而是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到護理工作中,關愛健康,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