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最美家庭先進事跡材料一:
目前,老齡化趨勢已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問題,并已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老年人在離退休之后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他們對方便、適用的室內外文化活動空間有著迫切的需求。敬老、愛老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但在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老年人心理情緒的低落和生理機能的退化往往被忽略了。這時老年人托管所提出了一種贍養老人的新模式,它補充并完善了老年人的室內外文化活動空間,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方便、安全、積極的活動空間。
“我就是老人們的女兒”,這是益安社區居民48歲的胡玉榮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把托管所建成一個“家”,一個和諧的最美的家庭,讓老人們有家的歸屬。是她的追求。
幾年前的胡玉榮一直立志想創辦一家服務于老年人的活動托管中心,力足讓老年人愉快的安度晚年,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他們的子女安心工作。就在3月胡玉榮開辦了老年托管所,地點在建平縣的繁華地段億隆家園院內,到現在已有兩年時間,雖然剛開辦兩年的時間,但收獲卻不小,可謂是豐富且多彩多姿。
開辦老年托管所之初,她的想法很簡單,為自己找一份就業的路子,有點事做就行了。令她沒想到的是,開業沒幾天,就有顧客前來詢問,并愿意將家里的老人托付給她進行照顧,特別是她向老人的家屬匯報了辦托管所的理念:(為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解決空巢老人問題,能安度晚年讓她們的子女能安心工作)老人家屬們一致贊同并認可。胡玉榮說當時真的有些擔心,一旦從事不好,就會出大笑話,丟人現眼不說,攤上責任怎么辦,特別是當今時代,有的家庭老人很挑刺,看你伺候的怎么樣,一旦達不到要求就對她大喊大鬧,有的把大便都拉到褲子里,把痰吐到地上,飯不對口就砸碗。有的老人腿腳不便,他將蹲便池換成坐便桶,安裝防滑型地板;他將年歲大的與年歲小的、體質弱的與體質強的,分配在同一間房里,結成幫扶對子;面對脾氣暴躁的老人,他安插一個善解人意的老人相陪;老人們牙不好,嚼不爛,吃飯菜容易噎著,他就做軟飯,燉肉片,去魚刺,交代老人慢進食;有的老人失眠,他放點舒緩的音樂,夜喘,他替老人墊高枕頭,拍胸捶背;有的老人怕蚊子叮咬,又不習慣點蚊香,他買來蚊帳。一系列實際問題出現在她眼前,當時真是有點暈,后來她想,她熱愛這份事業,就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愛心,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來到身邊的老人,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針。于是她就下定決心,堅持一個理念,只要認真去做,就一定能成功,能干好。
什么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托老所不同于托兒所,老人們平均年齡80多歲并且多病,行動不便,大小便經常拉一褲子,比如有個大爺90歲了,因為年紀大了,智商還不如小孩,總愛調皮,胡玉榮總要哄著他。82歲的阿姨也是有點老年癡呆,有一天早晨起床后,胡玉榮給她找襪子,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她一只腳上找到了兩只襪子,還有大媽們用拐杖做武器打架,胡玉榮不但拉架還得進行勸說、教育、安撫。有時還不分彼此,互助互愛,有的老人拉褲子都上手幫忙。幫這個洗洗臉,又給那個端端盆,給這個按摩按摩,為那個擦洗擦洗。日復一日,周而復始,每天都重復著這樣的流程。除了照看八位老人,老人穿的衣服臟馬上洗,生活中盡量讓老人高高興興,平日里也讓老人歡歡喜喜。只要老人高興,有利于他們的康復,什么事她都愿意干。不用說認真仔細,稍有不注意、不留神就會出現意外。一開始夜間胡玉榮都不敢睡覺。因為她知道責任大如天。也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憑借她的勇氣、誠信和責任讓她堅定了不變的信念,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很快這些老人接納了她,主動找她托管的人也多了起來,一位、三位、五位。這些人大多是有工作、經濟條件不錯,兒女也想盡孝但又怕老人孤獨,于是,她就用實際行動承諾。老人們不比在家里好,但也絕不比在家差。
通過實際檢驗胡玉榮做到了,于是前來入住的人不斷增加。她們都是先來看一看,考察一下,再做的決定,特別是她們看到被托管的老人們個個精神煥發,笑口常開,心里就有了底。截止到現在拖管所已經有八位老人。因為房屋有限,已經滿足不了更多老人的托管需求。為了更多老人晚年能夠得到幸福,給兒女們減輕壓力和精神負擔,胡玉榮還想擴大經營增加床位,招聘優秀工作人員。
胡玉榮常說“年少不笑白頭翁,誰都會有老的一天”。她說:“我能親手侍奉八位老人,我要感謝上蒼給了我豐富的閱歷,感謝上蒼給了我日久靡堅的磨礪。”溫馨的家庭是動力的源泉,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我們步入老年后,讓我們都能夠自豪的說聲:“做人,我一生無愧吧!”讓老人們感受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快樂!我們都會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農村最美家庭先進事跡材料二:
迷人的景、美好的事、善良的人在我們的身邊縈繞,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那雙眼睛,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美麗善良、可愛可敬的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
她就是王林娥,41歲,高中文化程度,家住千陽縣水溝鎮水溝村一組;丈夫王玉田,43歲,初中文化程度,常年在外地延安打工;育有一女一子,女兒王靜,出生于1999年12月8日,現就讀千陽縣紅山中學,長得水靈秀氣、學習名列前茅;兒子王鵬飛,出生于2004年8月12日,就讀水溝中心小學四年級,也是虎頭虎腦、聰明可愛。今年正月一家人搬進了辛苦建造、期盼已久的新房、現在過得和和美美、樂樂呵呵。
往事不堪回首,王林娥想起以前所經歷的種種,每每心痛不已。最讓她難以釋懷的是女兒8歲那年生的那場大病,一說起當時的情景,猶如昨日之事,她清晰的記得,當天女兒開學報名時突然暈倒,嚇壞了她和丈夫,急忙將女兒送往縣醫院,縣醫院看病情嚴重又建議將其送往市醫院,最后把女兒安置在了寶雞市中心醫院,經過嚴格仔細的各項檢查,女兒被確診為脊椎炎,對她們這個本來就很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晴天霹靂;當時婆婆也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兒子也只有三歲,都需要人照顧。她就像是被撕成了兩塊,一邊要照顧躺在醫院的女兒;另一邊還要擔心在家無人照顧的婆婆和兒子,內心的煎熬和疼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用手擦拭掉淚水,她緩緩的開口:“一想到女兒小小年紀就要遭受這樣的罪,我恨不得替她受,慶幸的是在親朋好友、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下,女兒恢復了健康,在女兒休學恢復期,剛開始孩子連碗都不能自己端,需要喂吃喂喝,我每天幫助她練習抓豆子,漸漸的她的手變得靈活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重新回到了她熱愛的學校教室,同學們的身邊,我覺得老天爺對我還是很憐憫的。”在這種艱難困苦面前,她表現的是那樣的勇敢,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善良……
她的善良,不單單表現在作為母親對女兒的愛,還體現在兒媳對公婆的孝,她婆婆去世前兩年,一直癱瘓在床,得到了兒媳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入微的照料,她為婆婆接屎倒尿,受苦受累最多,據她說,婆婆直到去世時,還在說:“我走了,我林娥的苦也就到頭了,我把她害苦了,給娃沒幫上忙,倒添了不少麻煩。”婆婆的一番話,更加突出了王林娥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兒媳,同時也是一位好妻子,把家里孩子老人照顧好,丈夫才能安心的在外打工掙錢養家,日子越過越好。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王林娥是一位真正踐行這句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