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共產黨員兩學一做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
程丹丹是英語教研組一名普通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她嚴謹求實,勤奮刻苦,兢兢業業,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時時刻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教學、聯系群眾和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較好的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在教育學生,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贏得師生的好評。
一、 忠誠教育,修師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程老師認為只有把黨組織對黨員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才能體現黨員的先進性,身體力行教師的職業道德,加強師德修養,把“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才符合*對教師的要求。為此,她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事業,著力將教師道德要求轉化為個人的內在品質,遵守社會公德,注重家庭美德,強化個人修養,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時時處處對自己嚴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時更正。
丁校長曾經說過:“一個優秀教師,要甘于平淡,但是不能甘于平庸,我們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而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普通教師中樹立典范”。從此以后,程老師始終以這句話勉勵自己,在教育中始終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工作信條,以“愛” 作為與學生相處的橋梁;在教學中,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積極創設學生喜歡的新課堂。
二、熱愛學生,樹師德
師德之魂是師愛,熱愛學生是教師道德的一個標志,也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程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關愛學生,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用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風范來影響教育學生。
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班上有百分之七十是外來務工子弟,家長對孩子疏于關心和教育,有的孩子過早的產生了叛逆和頹廢的心理問題。發現問題,她總是先跟班主任老師溝通,及時與家長交流,弄清楚產生問題的原因,幫助孩子發自內心的改變。用包容和愛心去感化他們,把他們引向成功的道路。
在學期初參與六四班的主題隊會時,孩子們說:“我們都很幸運,也很幸福,因為遇到了愛我們的家長,遇到了特別棒的老師。”感動的話語時常縈繞在耳邊,程老師愈發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感到自豪。
三、快樂教學,練師德
程老師是一名英語教師,當一名出色的英語教師是她努力的方向。在教學改革中,她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常共同研究,主動聽課,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找到一套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她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問題的時間,多一點知識消化反饋的余地,多一點進行活動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環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索中學習,在參與中發展。
除此之外,程老師積極參加組內、區學習團隊和市中心教研組的英語教研活動,與同行之間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把學到的經驗再轉換為理論,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回首過去,有付出的艱辛,也有收獲的喜悅。作為新世紀的一代青年,一名戰斗在教育一線的共產黨員,程丹丹老師決心用自己的知識和愛心去點燃紅燭的事業,再創輝煌業績,一路放歌,勤修師德,讓自己的教育事業更加輝煌,用思而學起學生未來理想的風帆。
2016共產黨員兩學一做先進典型事跡材料(2)
白xx,xx人,1975年4月出生,1994年參加工作,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鞍鋼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煉鋼廠乙班4號轉爐爐長,工人技師。
白xx是鞍鋼先進操作法的創造者,是鞍鋼同類轉爐最高紀錄的保持者,是鞍鋼集團QC成果一等獎獲得者。2006年以來,他先后榮獲鞍鋼青工技術能手、鞍鋼股份公司“五四優秀青年”獎、鞍鋼杰出青年崗位能手、鞍鋼先進生產者、鞍鋼“高技能人才標兵”、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十杰青年、鞍山市特等勞動模范、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勞動模范、中央企業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
白xx自2000年12月走上爐長工作崗位以來,以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學習、不斷鉆研。他發表的《冶煉重軌鋼磷的控制》和《提高入LF 爐AIS合格率》QC成果曾榮獲鞍鋼集團公司一等獎,并先后撰寫《關于提高成份合格率的探討》、《使用TCO投彈設備精確控制AIS做法》等論文,推廣后AIS合格率提高25%。至2011年6月,已連續26591爐不改鋼,創下鞍鋼轉爐煉鋼新記錄。他經過細心研究、大膽實踐,在裝料、造渣、槍位控制、碳溫協調等冶煉操作上提出獨到見解,2007年創造出“模塊化煉鋼法”,被鞍鋼命名為“先進操作法”。這一先進操作法的推廣和應用,在調整品種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今,在鋼水溫度判斷上誤差不超過10℃,碳含量判斷不超過0.01%。他因此也被公認為 “工人煉鋼專家”、煉鋼爐長帶頭人。
在日常工作中,白xx注重發揮共產黨員的幫帶作用,有意識地培養身邊的一助手和記錄工。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盡量給他們機會進行實際操作,尤其是終點溫度控制和脫氧合金化的實際操作。在爐前吹煉的時候,他在旁邊把關,讓一助手扮演爐長角色,讓記錄工扮演一助手角色。如今,他帶的一助手當上了爐長,獨當一面;他帶的記錄工成長為一助手,熟練地控制氧槍操作;他帶的實習生,也能夠獨立工作。
從1995年參加工作至今,白xx在轉爐旁已工作了19個年頭,同時也擁有了25個公司以上級別的榮譽證書。在鞍鋼設備大型化、生產連續化、管理集約化的新形勢下,白xx以其自身努力和良好業績,較好地適應了企業科學快速發展的要求,彰顯出當代學習型、技術型工人的前進精神風貌。走進鞍鋼,職工們都說白xx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是*操作工人的楷模,是人們交口稱贊的“優秀共產黨員”!
2016共產黨員兩學一做先進典型事跡材料(3)
“需要他幫忙,他隨叫隨到”,“他有文化、有主見,村里人遇到難事兒都找他”。在村民眼中,共產黨員胡xx是個有擔當、熱心腸、點子多的人。如今,提起他,村民們除了由衷地贊嘆,更多了份沉甸甸的惋惜。
危急關頭,他奮不顧身
胡xx生前是陜西省南鄭縣碑壩鎮西江村的文書、青龍組組長。2015年6月28日,陜南遭受特大洪災,為保護通村公路和農田,他奮不顧身地挪開堵住涵洞的樹木,不幸被洪流卷走后下落不明。
那天清晨,暴雨如注。一陣又一陣的雷聲驚醒了在家休息的胡xx,也打在西江村村民心上。三面環山、坡陡溝深的西江村,每逢暴雨就有爆發山洪的危險。
此時,胡xx的妻子田xx不在村里,于是她打電話叮嚀他注意安全。她知道,每逢暴雨,胡xx都要挨家挨戶排查險情。電話里,胡xx告訴她,附近四戶人家他已經去過了,自家老房的土墻出蓋上了塑料布,正準備趕往張富榮家幫忙。
張富榮家緊挨著青龍堰堰渠。眼見家里涌進的洪水快淹過小腿肚子了,情急之下他急忙打電話向胡xx求助。張富榮的子女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只剩他和老伴兩人,有困難找胡xx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注意安全,帶上安全帽,再找倆人幫你!”妻子田xx電話里叮囑著。電話那頭,胡xx匆匆應著“知道了”。誰知,這三個字竟成了胡xx留給妻子的最后一句話。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愈加昏暗。胡xx打電話叫來村民朱以鵬和李長紅,一起奔向張富榮家。途徑蔡家河坎時,他們見路面下的涵洞被一棵樹堵住,呼嘯的山洪奪路而過,幾乎沒過他們三人的大腿。“在水里站都站不穩,雨大得看不清路。”回憶起那天的驚險,李長紅仍是心有余悸。
蔡家河坎下面是通村公路、農田和村民的煙葉烤房,不及時疏通涵洞,肆虐的洪水便會將這些毀于一旦。
朱以鵬和李長紅趕忙用力推樹干,見樹干紋絲不動便去搬石頭做墻,想把路上的水引進渠道。眼看這一招不靈,胡xx情急之下一個健步沖上去,用肩膀抵住樹干,盡力抬起。樹干突然松動,洪水困獸般從涵洞口奔涌而去。強大的吸力瞬間將胡xx卷進落差足足有70多米的涵洞外的山谷河道。
見此情景,朱以鵬、李長紅立即沿河道追去,一路追到江西大河,始終未見胡xx的蹤影。此后幾天里,當地政府組織群眾400多人次,沿事發地河道反復搜尋,也沒能找到危急時刻與洪水搏斗的胡xx的身影。
“這么好的村干部,說不見就不見了,太難接受了,我這心里像壓著塊大石頭。”朱以鵬說。
群眾需要,他隨叫隨到
在西江村人的記憶里,個頭不高的胡xx話不多,卻總是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裝著各種材料和公章的黑色挎包總是鼓鼓的,走起路來挎包在身上一搭一搭。
1973年出生的胡xx24歲入黨,兩次當選村“兩委”委員,擔任村文書兼青龍組組長。2012年的選舉,256名選民中240多票投了胡xx。大伙都說:“相信xx能給大家辦好事。”
“xx脾氣好、點子多,村里兩家人鬧了別扭,只要他來調解總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xx字寫得好,幾乎家家戶戶都找他代寫過申請、填過表格。”
“xx心里有我們,只要有需要,他隨叫隨到。”
在碑壩中心衛生院工作多年的朱以濤是胡xx的老熟人。“每回來鎮上,他的摩托車就沒空過,不是幫忙帶人就是幫著捎貨。”朱以濤說,有一次還救了村里老人張維成一命。
那是2013年的一天中午,朱以濤正準備離開醫院,遠遠看到胡xx騎著摩托向醫院駛來。還沒等車子停穩,胡xx就喊:朱大夫,快來幫張維成!朱以濤這才看清,胡xx身后坐著張維成,還有一根繩子將兩人拴在一起。
原來,那天胡xx在坡上打核桃時,發現獨居的張維成家沒炊煙,擔心他出事,就放下手里的活推開張維成老人的家門,看見張維成正捂著肚子在床上打滾。胡xx趕緊把他抱上摩托車,怕老人坐不穩,又找來根繩子把老人捆在自己的腰間。
“再晚半天,張維成的膀胱就可能破裂,有生命危險了。”朱以濤說。隨后的一周,胡xx每天接送張維成到醫院治療,直到痊愈。
脫貧路上,他敢想善為
地處秦巴山腹地的青龍村村民小組,是西江村最邊遠的一個高山小組。山地貧瘠,經濟基礎薄弱,有的村民窮得連理發的錢都掏不起,家里經常多日不聞葷腥。
1999年,碑壩鎮引進烤煙生產項目,敢想敢做的胡xx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4畝烤煙地,一季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下子讓胡xx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嘗到甜頭的他開始發動組里其他人種烤煙。不會技術的,胡xx手把手給教;沒有資金的,胡xx先行墊付;沒有烤煙爐的,胡xx把自家的借給他。
有一次,為了幫組員楊濤選苗,胡xx顧不得自家的田地,煙苗被曬死一批,損失了上萬元。至今提起這件事,楊濤語氣里仍充滿歉意,可當時胡xx沒一句怨言。
如今,胡xx幫扶的7戶村民中,每年種烤煙160畝以上,產值80余萬,家家脫了貧。朱以鵬和楊濤家蓋起了二層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生活上熱心助人,工作中一絲不茍,自己家的日子過得紅火,村上的事照顧得也好。”西江村支書王鳳武說。
胡xx走了,留下兩個還在上學的孩子,家庭重擔全落在妻子田xx身上。村民們惦記著胡xx的好,自發地給胡xx家捐了3萬多元。到了烤煙收獲的季節,大伙又不約而同來到胡xx家的煙葉地里、烤煙爐前,幫田xx收割、烘烤、裝車。
“沒有鄉親們的幫助,今年的煙葉會爛到地里。”田xx心里充滿感激。可村民們說,他們只是做了胡xx生前經常做的事。
2016共產黨員兩學一做先進典型事跡材料(4)
從林芝市區出發,經過10個小時、536公里的長途跋涉,位于藏東南邊境的察隅縣城終于出現在面前……
就是這條漫長而又艱難的道路,自2013年7月從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辦事處到察隅任縣委常務副書記起,援藏干部王xx已先后走了70多趟。
3年援藏,軍人出身的王xx,以雷厲風行、迎難而上的實干精神,心系群眾、建設邊疆的赤子情懷,贏得了察隅縣干部群眾的敬重。
長途跋涉,實地勘察,確定21個計劃內援藏項目,真正讓村民受益
深圳第七批援藏干部援建察隅的資金為2億元。如何確立援藏項目,是王xx和察隅廣東援藏工作隊進藏后首先面臨的問題。
為科學決策,下鄉調研成為王xx的主要做法。察隅縣域面積31659平方公里,相當于15個深圳。王xx和隊員們分頭調研,僅步行里程就超過5000公里。位于怒江河谷的古拉鄉目本村,距離縣城175公里。這里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頻發,200多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為摸清情況,王xx決定實地勘察。從縣城到古拉鄉,130公里的土路,王xx在車上顛簸了7個小時。第二天,在騎馬行進了兩個小時后,王xx一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滾滾怒江,亂石不時落下,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抵達目本村時,已是第三天晚上。此時,王xx腳趾早已血肉模糊。但看到身穿節日盛裝的村民們熱情地為他們獻上哈達和青稞酒時,他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彼時,計劃內援藏資金已規劃完畢,但看到目本村村民們惡劣的生活條件,王xx還是決定將該村的整體搬遷納入援建計劃。“項目資金2650萬元,缺口1000萬元由察隅援藏工作組自籌。”王xx說,因為資金問題也曾多次想放棄,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退縮,村民們的命運就可能無法改變,他就堅持干下去了……如今,上察隅鎮鞏固村附近建起了30戶帶院落的藏式民居,每戶占地540平方米,家具電器一應俱全。此外,每戶村民還分到兩畝土地,真正實現了一次落地、長期受益。
“干,只有一個理由;不干,可以有一百個借口。”王xx經常說。經過密集調研并與縣委班子研究,王xx最終確定了21個計劃內援藏項目,其中民生類項目 15個,占73%,包括博學、然烏學、日東村等8個小康示范村建設等。兩年前,同慶小區內還是石頭遍地、道路泥濘。如今,由廣東援藏出資修建的沿山路,讓這里成為縣里環境最好的地方;居民們每天自發打掃衛生。“廣東援藏把路修得這么好,我們不好好愛護說不過去嘛。”退休干部阿白笑著說。
修建“英雄坡紀念園”,將5處烈士陵園合并,447位烈士重新安葬
從17歲參軍到30歲退伍,10余年的軍旅生涯讓王xx對部隊充滿了感情;軍人的血性和紀律也早已融入他的骨子里。到察隅工作后,王xx主動要求聯系駐察部隊。地處邊境一線的察隅縣,曾是上世紀60年代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主戰場,著名的“瓦弄大捷”就發生在這里。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400多名烈士,長眠于臺地、紅衛、沙瑪等5處陵園。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烈士們的墳冢多湮沒于蔓草間。“烈士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安寧,把生命留在了這里……他們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王xx說,60年前,正是在這里作戰的130師將五星紅旗插在了深圳羅湖橋頭;現在,是深圳人民為他們做些事情的時候了。
他決心將5處烈士陵園合并,建一座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和弘揚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及進行國防教育為主題的紀念園,讓烈士“團圓”。為此,他專門回深圳爭取支持和資金,投資4300萬元、占地80余畝的“英雄坡紀念園”,僅用一年時間便告竣工。2015年9月30日,全國第二個“烈士紀念日”之際,在瓦弄戰役、xz平叛和中犧牲的447位烈士重新安葬在這里。
得知要修建“英雄坡紀念園”的消息后,“瓦弄大捷”時擔任54軍130師師長的董占林將軍特意給王xx寫來一封長信……信中除對王xx及察隅廣東援藏工作組表示感謝外,將軍還手書“雪域邊陲埋忠骨,烈士英靈照千秋”的楹聯及“軍魂”兩個遒勁的大字,并送來兩萬元錢,表達對犧牲將士的緬懷之情。
對項目建設精益求精,時常工作至深夜;關心干部群眾業余生活
“堅持質量第一,打造援藏項目深圳品牌”,王xx身上有著特區干部的執著與追求。在查看目本新村已經建成的樣板間時,因為洗手間里的電線沒有嵌入墻壁,他又一次對著施工負責人發了火:“不要以為是給農牧民蓋房,就不認真。電線鋪在外面既不美觀,也不安全,你們必須返工!”王xx態度堅決。在察隅,因為對項目建設精益求精,王xx沒少著急上火,以至于施工單位看到他就想躲……
1月,王xx歷經艱險走進目本村的當晚,當地村民為他打來一盆洗腳水。第二天中午吃飯,王xx赫然發現,飯盆就是自己昨晚用過的洗腳盆。不僅如此,由于地處干熱河谷,剛盛上來的飯菜一會就落滿了蒼蠅。望著村民們期盼的眼神,王 xx二話沒說,把菜湯澆在米飯上吃了下去。自打那次之后,目本村的老百姓和王xx之間就沒有了距離,規劃搬遷工作也極為順利。去年6月,新村通過設計、招標后動工,到今年元旦就基本完工了。“縣長當時說,沒想到你們能干成。”同為深圳援藏干部的李效章說。
王xx將“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鐫刻在援藏公寓大門的墻上,讓大家時刻牢記。進察隅大量調研后,王xx和察隅援藏工作隊時常討論工作至深夜。“對援藏項目,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不能打亂仗。”王xx說,“援藏工作不僅要使察隅各族群眾共享深圳發展的成果,更要把深圳的精神和理念傳遞到這里。”
王 xx認為,對口援藏20多年來,xz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要拓展援藏內涵,注重精神領域的建設。察隅縣干部群眾業余生活匱乏,幾乎沒有體育鍛煉和文化活動,王xx便四處籌措資金,援建了鑼鼓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為隊員們購買了裝備,還從深圳等地請來專業教練指導……現在,體育鍛煉成為當地干部群眾最熱衷的休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