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盧惠能、鄧發、蔡廷鍇、李晚、龐遇圣、葉肇、梁佐勛、梁桂華、沈又光、麥長龍,蔡朝焜,歐文,黃俊英,傅廷棟,劉華,陳行范,陳佛智,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云浮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盧惠能(638至713),又稱惠能,俗姓盧唐朝新州(現新興縣)人,南粵先賢,佛教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鄧發(1906至1946),又名鄧元釗,中國共產黨黨員,1946年四月八日,鄧發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乘飛從重慶飛返延安途中,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鄧發我國工人運動著名的領袖之一。
蔡廷鍇(1892至1968),字賢初,廣東羅定人,1930年蔡廷鍇所率八路軍六十師和蔣光鼐所率八路軍六十一師,奉命擴編為第十九路軍,次年,在上海與日宼血戰三十三天,殲敵過萬,大長好中國人民的志氣。蔡與蔣都被譽為“抗日英雄”。歷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
李晚(1873至1911),中國同盟會會員,是廣州起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龐遇圣,別名聘三,西寧人,清朝名醫。據傳,一少年與之相扶過河,探脈便知那少年身患絕癥。后果然應驗。著有《韻言》,《傷寒脈癥指牚》等。
葉肇(1892至1953),原名賡泮,新興縣人,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師長,軍長。
梁佐勛(1901至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十六軍106師958團團長,抗日英雄。
梁桂華(1893至1927),廣東云浮人,是佛山早期工人運動*之一。
沈又光(1899至1927),字無畏,國民黨將領,歷任粵軍軍職。
還有麥長龍,蔡朝焜,歐文,黃俊英,傅廷棟,劉華,陳行范,陳佛智等名人。
二、云浮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先秦時期,今云浮市境為百越地。秦時大部分地區隸屬桂林郡地,部分屬南海郡地。
兩漢兩晉時期漢初,市境屬南越王國。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臨允縣(縣治在今新興縣境內),為今市境內最早建立的縣級建制。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設都羅縣(今郁南縣境內)。東晉永和五年(公元349年),設晉化縣(今郁南縣境內)。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設新寧郡以及新興、南興、單牒3縣(均在今新興縣境內)。東晉末年(公元416至420年),設龍鄉、夫阮縣(今羅定市境內)。
南北朝時期市境曾先后設立州、郡、縣三級建置。
南朝宋(公元420至479年),永初至元嘉年間(公元420至453年),市境先后設2郡、9縣,即晉康、新寧郡,龍鄉、夫阮、都城、晉化、安遂、新興(后改新城)、南興、臨允、單牒縣。
南朝齊(公元479至502年),市境先后設2郡、12縣,即晉康、廣熙郡,龍鄉、夫阮、羅平、永熙、都城、晉化、威城、安遂、新城、南興、臨允、單牒縣。
南朝梁(公元502至557年),市境先后設3州、5郡、12縣,即瀧州、建州、新州,平原、羅陽、廣熙、新寧、晉康郡,開陽、龍鄉、羅平、永熙、羅陽、都城、晉化、威城、安遂、新興、南興、索盧縣。
南朝陳(公元557至589年),市境郡縣設置基本沿襲梁制,但廣熙、新寧郡轄縣減少。
隋朝(公元581至618年)隋初郡縣設置變化較大,至隋大業年間(605至618年),市境設1郡、5縣,即永熙郡,瀧水、永熙、都城、安遂、新興縣。
唐至五代(公元618至960年)建置時郡時州,交替設立。
唐初,撤銷永熙郡,設瀧州和南建州,重設新州,新設勤州:
瀧州(州治在今羅定),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設,轄瀧水(今羅定)、開陽(今羅定)正義(今郁南,后并入瀧水)3縣。
南建州(州治在今郁南),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轄安遂(今郁南)、永寧(今羅定)、安南、永業(今廣西岑溪)4縣,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藥州,貞觀十八年(644年)撤銷。
新州(州治在今新興),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設,轄新昌、索盧、單牒(均在今新興縣境內)、永順(今云城區境內)4縣。
勤州(州治在今云安),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設,轄富林(今云安境內)、銅陵(今陽春市東北)2縣。
改州為郡和改郡為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瀧州為開陽郡,新州為新昌郡,勤州為云浮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開陽郡復名瀧州,新昌郡復名新州,云浮郡撤銷。乾元年間,市境內設2州、9縣,即瀧州、新州,瀧水、開陽、建水、鎮南、新興、永順、富林、晉康、都城縣。此后直至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
北宋至建市前(960至1993年)在這一千零三十多年歷史中,市境內州(郡)、縣設置經歷三階段。
北宋開寶五年至明萬歷五年(972至1577年):北宋開寶五年,唐代所設州、縣,除新州、瀧水縣、新興縣外,悉數合并或撤銷,市境只設1州、2縣。新州,下轄新興1縣,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為新州路,至元十九年復名新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銷;瀧水縣,自北宋開寶六年(973年)至明代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長達六百多年。
明萬歷五年至清末(公元1577至1911年):市境只設1州、3縣。明萬歷五年,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州轄本州(今羅定),東安(今云城、云安)、西寧縣(今郁南)。新興縣則屬肇慶府。
民國初至建市前(公元1912至1993年):民國2年(公元1913)春,羅定州改為羅定縣,羅定、新興、東安、西寧4縣均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1月,西寧縣改名郁南縣。5月,東安縣改名云浮縣。4縣隸屬粵海道。民國12年,改隸西江善后督辦署。民國21年春,轉屬廣東西區綏靖委員公署高要行署。民國25年10月,4縣劃歸廣東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統轄。民國38年春,新興縣屬廣東省第十一行政區公署。羅定、郁南、云浮3縣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區公署。
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1年3月起云浮、羅定、新興、郁南4縣隸屬西江專員公署,12月起隸屬粵中行政公署。公元1956年1月起隸屬高要專員公署。公元1958年11月,云浮縣與新興縣合并稱新云縣,羅定縣與郁南縣合并稱羅南縣,隸屬江門專員公署。公元1959年1月,羅南縣改稱羅定縣,4月,新云縣改稱新興縣,均隸屬江門專區。公元1961年4月,恢復羅定縣、郁南縣、云浮縣、新興縣建制,先后隸屬肇慶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行政公署、肇慶市(地級)。
建市后(公元1994年后)公元1994年4月5日,設立地級云浮市,轄云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縣級)。公元1996年1月,從云城區劃出9個鎮設立云安縣。公元9月,云安縣改設云安區。至此,云浮市轄云城區、云安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
三、云浮簡介
云浮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1994年4月設立地級市。轄云城區、云安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土地面積7785.16平方千米。2022年年末戶籍人口301.43萬人;常住人口239.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95萬人。
云浮市生態環境優良,2022年,云浮市有耕地面積7.4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0.29萬公頃,糧食產量64.25萬噸。生態環境優良,全市林地面積51.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8.33%,活立木蓄積量0.32億立方米,是珠三角的重要生態屏障,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域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全市創建國家森林鄉村28個,省級森林小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56個,綠美古樹鄉村11個(其中古樹公園6個);建設高質量水源林3447公頃,建成碧道61.40千米,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7%,西江云浮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及以上,云浮市被列入廣東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名單。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多金屬礦化集中區之一,已探明有金、銀、銅、鐵、大理巖、花崗巖、石灰石、硫鐵礦等50多個品種。硫鐵礦儲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被譽為“硫都”,是全國最大的硫鐵礦生產基地、廣東省最大的不銹鋼餐具生產和出口基地。石材加工歷史悠久,素有“石都”之稱,是中國石材基地中心、中國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國人造石之都、中國民間文化(石雕)藝術之鄉。水資源豐富,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境,岸線全長110千米,常年可通行3000噸船舶,云浮新港是廣東內河第一大港。南藥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南藥的地理、氣候、生態、種源和栽種歷史等優勢,有肉桂、巴戟、無患子等藥用植物164科670余種,全市建成南藥類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個,省級南藥類“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54個;建成1個國家級、2個省級現代農業(南藥類)產業園,南藥種植面積8.43萬公頃,其中肉桂種植面積約6萬公頃,占全省的50%以上。主要土特產有郁南無核黃皮、新興香荔、新興涼果、新興排米粉、羅定肉桂、羅定縐紗魚腐、羅定稻米、托洞腐竹、南乳花生、豉油膏等名優產品。主要旅游景區有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區、翔順金水臺溫泉小鎮、廣東天露山旅游度假區、蟠龍洞風景區、云浮國際石材博覽中心、郁南大王山景區、大云霧山旅游區、悅天下生態旅游區、青山綠水溫泉旅游度假區、衍生健康醫藥旅游景區、羅定龍灣生態旅游區、新興象窩山生態園、廣東南江田園文化旅游小鎮景區、新興禪域小鎮、新興天堂小鎮、水東古村落、大灣南江古民居文化景區、羅定長崗坡渡槽、鄧發故居、蔡廷鍇將軍故居等。
2022年,云浮市有省屬高等院校校區2所;有市屬高職高專院校2所,在校學生1.6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8所(不含技工),在校學生2.09萬人(不含技工),普通中學106所,在校學生17.05萬人;小學183所,在校學生25.97萬人。醫院、衛生院87所,床位1.08萬張。文化館6座,公共圖書館6座,博物館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