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徐孺子、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黃庭堅、朱熹、陸九淵、文天祥、馬端臨、汪大淵、況鐘、魏良輔、宋應星、湯顯祖、八大山人、陳寅恪、詹天佑、方志敏、傅抱石,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江西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徐孺子(79~168),名稚,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縣(今江西南昌)人。為江西歷史上第一位著名賢士。他一生博學多識,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征詔,皆不出仕。有“南州高士”之美稱。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慕其才品而特為其專設一榻,去則懸之。于是便有了王勃《滕王閣序》中“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典故,并千古流芳。今南昌名勝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釣之處,為豫章十景之一。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廬陵沙溪(今屬吉安永豐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疤扑伟舜蠹摇敝弧T谖覈膶W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蘇軾、蘇轍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是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實踐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其一生著述豐厚,詩、詞、文均為一時之冠。有《歐陽文忠公集》等存世,其《集古錄跋尾》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稱。師從歐陽修門下,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主張“文以明道”,把歐陽修的“事信、言文”觀點推廣到史傳文學和碑銘文字上。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自然淳樸,自成一家。 曾鞏一生著述豐富,有《元豐類稿》50卷、《續元豐類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王文公。臨川(現撫州東鄉)人。北宋 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著名改革家!疤扑伟舜蠹摇敝弧F湓娢拈L于說理與修辭,善用典,警辟精絕,風格或遒勁有力,或情韻深婉。1069年任參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深刻影響,被列寧譽為 “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黔安居士等。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書法家。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詩內容豐富,風格奇拗,提倡“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推陳出新,開一代風氣,被尊為“江西詩派”之祖。其書兼擅行、草,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崛,自成風格,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華嚴疏》、《松風閣詩》等存世。
朱 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等。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世尊稱“朱子”,從祀孔廟。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家經典的注釋與闡發,確立了中國古代最龐大、最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在歷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實際影響僅次于孔子和孟子。此外,在經學、史學、文學、自然科學等有較大成就。著作有《近思錄》、《四書章句集注》、《朱子語類》等。
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號象山先生。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人。與朱熹齊名,史稱“朱陸”。一生致力于授徒講學,創立學派,是中國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著有《象山全集》。其言論“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腳跡,學人言語!保弧安豢勺员┳詶壸郧!敝两袷苡脽o窮。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后期杰出民族英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被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他寧死不屈,從容就義。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汕Ч沤^唱。
馬端臨(約1254~1323),宋元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字貴與,一字貴輿,號竹洲。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著有《文獻通考》、《大學集注》、《多識錄》等。代表作《文獻通考》共348 卷 ,分田賦、戶口、征榷、選舉、職官、樂、兵、弄、學校、錢幣等二十四門。是記敘中國歷代典章制度的文化通史。在中國浩渺的史籍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以一人之力,成就如此皇皇巨著,其學問之廣,功夫之深,當為世代所敬仰。
汪大淵(約1310~?),元代著名航海家,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附舶遠航并留下著作的人。字煥章,江西南昌人。他兩下西洋,游蹤廣遠,著述精深,直到清代中葉以前,都難有人與之匹敵。西方學者稱他為“東方的馬可·波羅”。代表作《島夷志略》詳細記載了亞、非、澳各洲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疆域、物產、風土、民俗和貿易,是研究元代海外交通史、中外關系史、西域南海物產志和民俗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況 鐘(1384—1443),字伯律,號龍岡,又號如愚,明靖安人(今江西靖安縣高湖鎮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詩人。由于況鐘出身吏員,深知吏治中的積弊,因此,任蘇州知府期間,懲奸吏、清積案、平冤獄、減重賦。深受百姓愛戴,人稱“況青天”,享譽全國。古代傳奇小說中載有不少況鐘辦案故事。如昆曲《十五貫》,把他剛正廉潔、孜孜愛民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著有《況太守集》。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號此齋,晚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明代杰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新建(今屬江西南昌)人。其精通音律,嗓音美好,熟諳當時流行的南北曲多種聲腔,長期鉆研戲曲藝術。被譽為“國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代表作《曲律》(一名《南詞引正》)是一本論述歌唱方法和唱曲理論著作。作者逐條簡要地闡述了昆曲在字、腔、板眼等各方面的練唱技術,南北曲唱法的區別等。對后世戲曲音樂理論有深遠影響。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奉新北鄉(今屬江西奉新縣宋埠鎮)人。明末清初著名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狄德羅”。在世界科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宋應星才大學博,著有《野議》、《談天》、《論氣》、《思憐》等十幾種著作。代表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該書詳細記載了十七世紀中國農業、工業和手工業生產領域中的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經驗,幾乎包括了社會全部生產領域。極具研究價值。
湯顯祖(1550~1616),明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繭翁,自署清遠道人。臨川人(今江西臨川)。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其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它和《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他的作品和戲劇活動,均根植于現實生活的土壤,同時又彰顯出高度的浪漫主義精神,影響深遠。有《湯顯祖集》存世。
八大山人(約1626~約1705),即朱耷,有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別號。明寧獻王朱權后裔。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畫家、書法家。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一生從事繪畫,結合詩、書、篆刻,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其作品特點: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筆墨蒼勁圓秀,簡樸豪放,章法結構高曠縱橫,獨出新奇,對后世影響極大。鄭板橋、吳昌碩、傅抱石、齊白石、李苦禪、張大千等對其推崇備至。代表作有:《魚鳥》、《松下鳴禽圖》、《荷花水鳥圖》等。
陳寅恪(1890~1969),世界著名的漢學家和國學大師,古典文學研究家、史學家。清詩人陳三立之子。江西義寧(今江西修水)人。具備十幾種語言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他能以批判的方法并利用各種文字的史料從事研究,是最有學問、最科學的歷史學家。專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1955年當選為首屆中國科學院院士。
詹天佑(1861~1919),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先驅,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字達朝,號眷誠,廣東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婺源)。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洋學生留學美國。1881年學成回國后修建或主持修建了京奉、京張、張綏、津浦、川漢、粵漢、漢粵川等鐵路。對中國鐵路網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都有開創性的貢獻。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方志敏(1899—1935),中國共產黨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原名遠鎮,小名正鵠,學名志敏。江西上饒弋陽縣人。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1935年被俘。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寫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等文稿。表現了一位共產主義戰士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堅定的革命信念。
傅抱石(1904~1965),現代著名國畫家、美術史研究和繪畫理論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1933年留學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著有《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山水人物技法》、《中國繪畫理論》等。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為“新山水畫” 代表。其崇尚革新,建樹良多。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創獨特皴法-----抱石皴法。
二、江西歷史沿革
中國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于漢高帝初年(約于公元前202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馀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后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揚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于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于吳后轄于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于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餍惺≥爡^遠遠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于江浙行。,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民群眾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后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于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三、江西簡介
江西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是中國內陸省份之一。江西位于中國東南部,在長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為主,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顯著,四季變化分明。境內水熱條件差異較大,多年平均氣溫自北向南依次增高,南北溫差約3℃。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18余萬,轄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全省共有5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畬族、苗族、回族、壯族、滿族等。
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境內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234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線、浙贛線縱橫貫穿全境。航空和水運便捷。
江西資源豐富、生態良好。江西97.7%的面積屬于長江流域,水資源比較豐富,河網密集,河流總長約18400公里,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已發現野生高等植物5117種,野生脊椎動物845種。全省現有世界遺產地5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1處,世界地質公園3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地質公園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林業自然保護區186個(國家級15個),森林公園180個(國家級46個),濕地公園84處(國家級28處)。江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有九大類139種,在全國居前10位的有81種,有色、稀土和貴金屬礦產優勢明顯,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江西物產豐富、品種多樣。景德鎮的瓷器源遠流長,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色聞名中外。樟樹的四特酒,周恩來總理贊譽為“清、香、醇、純”,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腦茶葉,曾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南豐蜜桔,歷史上是皇室貢品。此外,還有廬山云霧茶、中華獼猴桃、贛南臍橙、南安板鴨、泰和烏雞、江鈴汽車、金圣卷煙等,列入中國著名商標的品種有159件!
江西名人輩出、文化璀璨。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應星、湯顯祖、詹天佑等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萬多人,占全國的六分之一,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江西產業齊備、特色鮮明。江西農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生態農業前景可喜,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均位居全國前列。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大力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有色產業、電子信息、醫藥、汽車、航空、食品、紡織、光伏、鋰電、鋼鐵、石化、建材等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江西還在大力發展旅游業,主要旅游景區可概括為“四大名山”、“四大搖籃”、“四個千年”、“六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