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朱斌、吳勇、白琴、李學斌、李樹江、荊竹、馬春寶,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石嘴山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朱斌
朱斌男,漢族,198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寧夏第五批中醫臨床骨干人才。作為寧夏第23批援貝寧醫療隊隊員0 完成援貝任務,創建了當地首家中醫診室、舉辦中醫文化講座、整理了貝寧多發病的中醫治療規范。2020年3月,作為寧夏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負責方艙醫院急危重癥患者的查房、病情討論及組織搶救等工作。
吳勇 (1971~1989)
吳勇,1971年1月2日出生。祖籍山東泰安。他的父母都是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干部,平時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吳勇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為人正直而又豪爽。他學習努力,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樂于助人,常常把自己的學習用品送給家境困難的同學。吳勇上初中時,他的哥哥吳輝光榮入伍,令吳勇十分羨慕,他渴望自己將來也能像哥哥那樣去當兵,在保衛祖國的事業中—展宏圖。
白琴
白琴,女,漢族,1976年1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陶樂鎮施家臺子村村民。白琴帶著爺爺、奶奶出嫁,19個春秋,用親情溫暖了一個特殊的“四姓之家”,用愛心向世人闡釋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真義。1986年,白琴父母離異,父親抑郁導致精神失常,爺爺奶奶用年邁虛弱的身軀撐起了這個不幸的家庭。年幼的白琴夏天挖野菜喂豬,冬天撿柴火,幫助爺爺奶奶減輕一些負擔。
李學斌
李學斌 (1969~)筆名曉冰、文嬰。寧夏平羅人,F居上海。中共黨員。1991年畢業于上海師大中文系。同年任教于寧夏平羅中學。1996年考取上海師大研究生。1999年碩士畢業后進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歷任《少年文藝》、《中國兒童文學》雜志、譯文室主任等職。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作品以少年小說為主,兼及兒童文學理論、評論。
李樹江 (1946~2004)
李樹江 (1946~2004)筆名木叢。寧夏平羅人。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于寧夏大學中文系。1966年參加工作。歷任銀川市郊區紅花公社黨委秘書,寧夏大學中文系教師、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及主任、回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及黨委副書記,寧夏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研究員。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代表大會代表,寧夏文聯委員,寧夏民協副主席。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荊竹
荊竹 (1953~)原名王金柱,筆名竺京。寧夏平羅人。中共黨員。197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69年應征入伍,歷任寧夏賀蘭縣文化館創作員,《寧夏日報》文藝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團委宣傳部副部長,《寧夏青年報》副總,寧夏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寧夏文學藝術學院院長,研究員。寧夏文聯第六屆副主席,寧夏作協第五、六屆副主席。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馬春寶
馬春寶 (1961~)筆名導夫。寧夏平羅人。中共黨員。畢業于寧夏大學中文系。1984年后歷任寧夏賀蘭一中語文教師,寧夏大學回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寧夏大學學報部副主任、主任、編審,《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常務副主編。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常務理事,寧夏高校黨報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寧夏期刊協會副會長,寧夏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
二、石嘴山歷史沿革
◆先秦 今寧夏全境、陜西與山西北部及內蒙古河套地區等,被統稱為“朔方”,為戎狄部落的游牧之地。春秋、戰國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原前(公元前221年),市境尚未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地。
◆秦 蒙恬率大軍北上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河套平原),筑萬里長城,于市境內黃河東側(現銀川市興慶區境內)筑邊防城障渾懷障,設立渾懷都尉,屬北地郡轄,是為市境內行政建置之始。
◆漢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筑廉縣(在今平羅縣),是為境內歷史上第一個縣級行政建制。
◆唐 前期屬靈州都督府管轄,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于市境黃河西設定遠軍,后升為縣。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升為警州。
◆宋 市境屬陜西路靈州轄,置定遠鎮。至道年間(公元995年-997年)改設威遠軍。
◆西夏 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定遠鎮為黨項人占。西夏景宗大慶元年(公元1036年)改定遠鎮為定州,設定遠縣。此前(公元1024年)西夏于州境內筑省嵬城。
◆明 屬陜西布政司寧夏衛。永樂初年(1405年前后)筑“平虜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改為平虜守御千戶所。
◆清 屬甘肅省寧夏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設置平羅縣。后又置新渠縣、寶豐縣。
◆中華民國 市境屬甘肅省寧夏道。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建寧夏省,市境為平羅縣。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市境平羅縣析置惠農縣、河東增設陶樂縣。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設“寧夏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平羅、惠農、陶樂、磴口四縣。
◆1949年9月25日,市境解放。
◆1955年國家把石嘴山定為“一五”期間全國十個新建礦區之一。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設立石嘴山市。
◆1972年2月23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銀北地區,轄平羅、陶樂、賀蘭三縣及大武口區(一區)、石嘴山區(二區)、石炭井區(三區)。
◆1975年11月23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銀北地區,恢復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市級機關由石嘴山遷至大武口。轄一區(大武口區)、二區(石嘴山區)、三區(石炭井區)、郊區4個市轄區和平羅、陶樂兩縣。
◆1987年1月,撤銷市郊區,恢復惠農縣,市轄大武口區、石嘴山區、石炭井區和平羅縣、惠農縣、陶樂縣。
◆2002年10月,國務院批準撤銷石炭井區,將其劃歸大武口區管轄,將寧夏隆德縣的隆湖吊莊及平羅縣崇崗鄉的長勝、九泉、潮湖三個村劃歸大武口區管轄。市轄大武口區、石嘴山區和平羅縣、惠農縣、陶樂縣。
◆2004年1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石嘴山市石嘴山區和惠農縣,設立惠農區。2004年2月11日,撤銷陶樂縣,將原陶樂縣除月牙湖鄉外劃入平羅縣管轄。市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和平羅縣。
三、石嘴山簡介
石嘴山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北、西三面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鄰,南與銀川市接壤,因賀蘭山與黃河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設市,下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和平羅縣,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總人口75.3萬,其中城鎮人口占79.55%。先后被列為首批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連續3年被國家發改委通報表揚,是全國4市之一、西北地區唯一的連續三年被表揚的城市。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3.34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0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1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5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增幅、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額均位居全區第一。
基礎厚實、轉型蝶變的工業城市。是“一五”時期全國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和“三線”建設的重要城市,被譽為寧夏工業的“搖籃”,F有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寧夏平羅工業園區3個開發區。電力資源豐富,工業配套能力強,是全區工業門類最多的地市。近年來,圍繞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目標定位,“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加速發展,形成了集群發展格局。東方希望、江蘇潤陽、江蘇陽光等國內光伏巨頭均投資過百億元布局光伏全產業,光伏輕質面板、光伏支架等形成配套,打造全國重要的光伏全產業鏈制造基地。中色東方領軍國內鉭鈮鈹產業,位居世界鉭業三強,鉭絲、鉭粉產量分別占世界市場的60%、30%,打造國內重要的新型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天地奔牛等煤機裝備企業占有國內重要地位,恒力鋼絲繩、維爾鑄造等企業全球知名,大飛機輪胎、高鐵枕梁、超長智能采煤輸送機等科技成果打破國外壟斷,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巴斯夫杉杉、貝特瑞、海星股份等世界500強或國內行業龍頭投資建設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極箔等生產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鋰電池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氰胺產量占全球85%以上,ADC發泡劑、水合肼占國際國內市場80%以上,浙江巨孚、廣東冠能等行業龍頭合作發展氟材料、BDO等化工新材料,成為“世界氰胺之都”和國內特色現代化工產業基地。文化旅游、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加快壯大,成為寧北蒙西現代物流區域中心、西北獨具特色的康養休閑城市和全國有影響力的工業旅游城市。牛奶、枸杞、牛羊肉、葡萄酒等現代農業特色發展,建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全國高端奶之鄉、富硒農業產區、蔬菜制種基地、脫水菜生產基地,“珍硒石嘴山”區域公用品牌成為享譽市場的金字招牌。
五湖四海、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建市前后,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萬建設者匯聚石嘴山,鑄就了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城市品格。地處寧東、蒙西兩個國家千億噸級煤田之間,是呼包銀蘭經濟帶、寧夏沿黃經濟區、寧蒙陜烏金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距銀川河東機場100公里,包蘭鐵路、京藏高速、烏瑪高速、109國道、110國道等貫穿全境,被列為全國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66個區域流通節點城市之一。擁有寧夏唯一的陸港經濟區,惠農陸路口岸、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與天津港、曹妃甸港等互利合作,實現公鐵聯運、通江達海。屬于寧夏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組成,是寧夏第二大外貿城市,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平羅縣28項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點多次創造全國經驗,獲評全國首個集成農村改革試點縣,排污權、用水權、土地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權”改革走在全區前列。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連續四年在全區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獲得廣大投資者的一致好評,是前景廣闊、充滿活力的投資興業佳地。
山水交織、綠色發展的美麗城市。黃河穿東過,西依賀蘭山,是塞上江南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既有賀蘭山巖畫、古長城、北武當壽佛寺、玉皇閣、田州塔等人文古跡,也有許多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塞上靈秀地、魅力石嘴山”文旅品牌唱響全國。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于一體的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沙湖,是中國35個王牌景點和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之一。星海湖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和全國首批中國文化旅游新地標,華夏奇石山獲評全國觀賞石博覽基地。大武口生態工業旅游休閑集聚區是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石炭井文旅影視小鎮吸引《萬里歸途》《山海情》等40余部影視劇組取景拍攝,成為中國現實主義題材影視拍攝基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團結和諧、民生幸福的文明城市。石嘴山歷史悠久,秦朝時設渾懷障,西漢時設置第一個行政建制——廉縣。悠久的地域歷史和建市以來的移民建設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榮發展。全市現有漢、回、蒙、滿等4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75.63%,回族占23.45%,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各民族共享五湖四海一家親,實現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示范縣(區)全覆蓋,形成“賀蘭山下石榴紅”靚麗品牌。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教育優先發展示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五星級慈善城市,被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
*新征程,石嘴山市將堅持以****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錨定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目標,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工業轉型樣板市、鄉村振興特色市、宜居宜業幸福市、改革開放創新市、社會治理和諧市,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全面建設*現代化美麗石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