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電子屏時間已是凌晨一點,荊職醫學隔離觀察點的醫療組長郭銀飛同志依然在忙碌著收治密接隔離病人,全然不知已是深夜。
“我是共產黨員,我來打排頭!人民群眾的生命重于泰山,我們要堅定信心,盡己所能,守護健康!”城南醫院住院部主任郭銀飛在得知剛剛改建完成的荊職隔離點需調配醫護人員,大家心存顧慮的時候,一向樂觀從容的他,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沖鋒上最前線。在他的帶動下,城南醫院的最美逆行者紛紛涌現,有克服重重困難從洪湖老家趕回一線崗位的金萍醫生;獨自一人駕車10個小時趕回荊州,前往一線的恩施籍護士陳俊汲;投身護理事業30余年,的護士謝衛紅;主動申請調離二線,趕往“一線戰場”的護士潘梅、劉金華;年輕一代的90后護士祝雯……。
初來乍到,老天并不關照,突如其來的大風雪,讓人有些措手不及。搭建在病區門口的簡陋帳篷在風雪中飄搖,帳篷頂落滿了厚厚的積雪,郭銀飛已堅守在帳篷中接診當天從各地轉運來的87名病人長達十幾個小時,此時他正在接診一對有發熱癥狀焦慮不安的八旬老夫妻,“轟”地一聲巨響,帳篷突然之間垮塌下來,千鈞一發之際,他迅速沖上前去,站立在風雪中,用自己的身體撐起帳篷,護住了這對老人的安危。雨雪早已浸濕了單薄的鞋,刺骨的寒風從四面襲來,他有些瑟瑟發抖,他托舉帳篷艱難地堅持著繼續接診完當天的病人,直到凌晨三點。
因為隔離點處于組建初期,面臨防護物資緊缺的現狀,他肩負起抗擊疫情領頭人的責任,堅持一日只穿一套防護服,減少餐飲,避免更換,把更多的安全感留給同事們。每天早8點,他和同事們穿好隔離服進入隔離區,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忙碌。分發完早餐,開始測體溫并做好登記,如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醫務人員仔細測量血壓,詳細詢問病史,適當給藥,叮囑注意事項。直到中餐發放完后,收拾餐盒、分類垃圾,交接班走出隔離區,此時的他們汗水濕透了衣裳,臉上因長時間穿戴防護用品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忙完一天的日常工作之后,他又帶領所有醫護人員連夜填寫資料完善當天收留病人的檔案,廢寢忘食已是常態。
他作為醫療組長,重任在肩,他不僅擔負樓層的24小時值班,而且要全面總布置總協調。兩棟六層樓的隔離病房,隨時可見他忙碌的身影,病人的所有問題他總是一一耐心解釋,因長時間高強度的連軸轉,他的聲音嘶啞得說不出話來。因夫妻都在抗疫前線,每每在深夜忙完手頭的工作,拖著疲憊掏空的身體,他也會牽掛老家里體弱多病的母親,會擔憂一個人留守在家的孩子。
隔離點因為環境艱苦,工作繁雜,又面臨感染的高風險恐懼,幾天下來,有些同志不免泄氣,他看在眼里,卻一直用堅定樂觀的心態鼓勵身邊的“戰友”:“向陽而生,未來可期!一定要堅信我們能打贏這場戰役!堅持!”、“堅持下去,給自己一些肯定,你絕對比自己想象中要堅強!”
有人問他:“來到這里,你擔憂嗎?你后悔嗎?”他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堅定意志和擔當作為的精神要在關鍵時刻“挺上去”,在這場大考面前,我們醫務人要站得出、扛得住、過得硬,盡心盡責,集中精力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
截止目前,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隔離觀察點作為全區最大留觀點,已收治病人246人。郭銀飛不分日夜奮戰前線、大愛無言,舍小家為大家,帶領全體醫護人員齊心抗疫,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擔當使命。正如他所說:“只要我身體不垮,我就會一直堅持戰斗,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篇2
“鐵娘子”落淚:回到醫院內心才平靜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嚴麗,從醫22年。因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堅毅,她是急診科醫護團隊眼里的“鐵娘子”。武漢發現新型肺炎后病人驟增。急診科下夜班后,嚴麗還要去支援發熱門診,白天黑夜連軸轉。
“說不怕是假話,但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春暖花開。”嚴麗說,“面對新疾病,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離服,坐在一個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坐診10到12個小時,是坐發熱門診的常態。“呼吸也會受影響,時常感覺胸悶呼吸困難,說話明顯費力。寫病例也會變慢。”
1月5日,嚴麗發現自己發燒了。“當時最害怕的不是自己發燒,第一反應是我去過哪里,有沒有可能給別人帶來危害。”嚴麗說,“非典”時,她還年輕,老師們怎么說,她就怎么執行。如今,她成了那個“說”的人。
所幸嚴麗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燒后第三天,嚴麗返回工作崗位。“病人太多,醫生很緊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們就要多承擔一些,而他們已快到身體極限了。”
三個月前,為了兌現對丈夫和孩子的承諾,嚴麗提交了休假申請,獲得醫院批準。疫情嚴峻,但考慮她是腫瘤患者,開過4次刀,長時間連軸轉沒有休息,科室建議她按原計劃正常休假。
20日,嚴麗帶著丈夫和孩子來到機場。臨近登機時她卻改變主意,決定重回醫院,與同事們一起繼續抗擊新型肺炎,“去機場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醫院內心才平靜。”
“孩子不理解,抱著我哭,說我從來就沒有兌現過承諾。”嚴麗說,“不是覺得自己高尚,只覺得一線醫護人員緊缺,自己一輩子沒當過逃兵。這一次也不能離開。”
備注:同濟醫院第二批志愿報名一下就報滿了。“我是一個有25年工作經歷和15年黨齡的黨員,如有需要,我申請加入醫院的各項新型肺炎治療活動,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有醫生寫下這樣的申請書!
篇3
“值此疫情危急之時,作為受到多年教育、黨和人民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為人民服務的外科醫生,我們必須盡到一個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的應有職責。”1月22日,一張來自武漢市優撫醫院骨外科的“請戰書”出現在院辦,12個簽名,12個鮮紅的指印,是他們對抗疫情的決心。接下來的幾天里,院辦里來自臨床各部門的“請戰書”紛涌而至。
武漢市優撫醫院地處武漢市發展大道187號,是武漢市最早的一家精神病醫院,值得一提的是,該醫院與武漢最早期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華南海鮮市場相距僅200米不到。據該院介紹,2020年1月11日,住院患者中出現首例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例,鑒于該院緊鄰華南海鮮市場,屬于疫情重點防控區域,該院當即對發熱病患采取就地隔離措施。
隨著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例逐漸增多,該院醫護工作人員也先后出現發熱癥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院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7個專業工作組,分別承擔起一線突擊、醫護后援、院感監控、后勤保障、輿情防控、統籌調度等工作。1月中下旬至今,醫院462名干部職工自己動手先后組建了兩個隔離病區,并組織完成了住院樓4個病區和5個職能科室的搬遷工作。
除夕夜,553名常住病人中出現了百余例發熱和不同程度的CT影像肺部炎性改變。基礎疾病導致的情緒不穩,致使他們難以配合隔離,使得防控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鑒于該院的特殊性,武漢市政府及防控救治指揮部給予高度重視;武漢市衛健委先后兩次委派專家到醫院指導防控救治工作,并協助該院將6名確診病例和30名重癥疑似病例轉入定點醫院救治;武漢市財政局協調劃拔資金1270萬元,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紛紛向該院捐贈了醫用防控物資和生活物資。
在如此有力的應援下,優撫醫院迅速啟動戰時程序,突破常規,緊急搶購病床240張、呼吸機3臺、高頻制氧機2臺、防護服20000套,大量藥品、檢測試劑逐漸到位,保證了防控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高強度的防控救治工作中,該院醫護人員也出現被感染的情況。為穩定職工情緒,避免恐慌,院黨委主動走進病區,深入一線,與中層干部開展了廣泛的交心談心活動,抓住一切機會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時以身作則,整個春節班子成員無一人休假,24小時堅守,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天天到崗加班。院職工們以基層支部、科室或個人的名義紛紛向黨委提出到一線戰斗的申請。
在剛剛開設的隔離病區里,一群90后、95后20多歲的年輕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病房中穿梭,汗水已將衣服濕透,他們卻沒有一個叫苦喊累。他們總是相互鼓勁、互相打氣,“還挺得住嗎?”“我沒事、扛得住。”“加油,我們能贏!”沒有什么能打倒他們。
精神科一區科室主任朱倩蕓,一直堅守在防疫戰役的第一線,由于過度勞累導致兩次暈倒仍不曾退出崗位。同事勸她休息兩天,她說:“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休息了,我們的病人怎么辦?”
(1).大學生抗疫精神的心得體會800字(通用六篇)
龔世虎、瞿永華是一對雙職工,前者始終戰斗在隔離病區第一線,后者節前離漢,得知疫情,明知危險,卻想盡辦法從十堰趕回單位,其事跡被十堰晚報以“高速路口,交警向一輛車敬禮送行,這是一篇寫哭記者的報道”刊登。
據介紹,截至2020年2月5日,該院549名患者中已累計確診病例8例,出現疑似病例85例,好轉36例。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戰場上,優撫醫院全體干部職工仍忘我奮斗在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