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專業有幾千個,每個學校開始的專業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專業排名錄取分數線也不同,所以導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的時候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本文思而思學小編幫大家整理北京理工大學最新的開始專業目錄表,包含北京理工大學文科專業、北京理工大學理科專業、北京理工大學特色專業目錄,數據僅供參考,具體以北京理工大學的招生目錄為準。
一、北京理工大學有什么專業
類別 | 專業名稱 |
---|---|
經濟與貿易類(本)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外國語言文學類(本) | 西班牙語 德語 日語 英語 |
歷史學類(本) | 文化遺產 |
數學類(本) | 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
物理學類(本) | 應用物理學 |
化學類(本) | 應用化學 化學 |
生物科學類(本) | 生物技術 |
統計學類(本) | 統計學 |
力學類(本) | 工程力學 |
機械類(本) | 車輛工程 工業設計 機械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儀器類(本)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材料類(本) | 材料科學與工程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材料化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能源動力類(本)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電氣類(本)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電子信息類(本)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電子封裝技術 |
自動化類(本) | 自動化 |
計算機類(本) | 軟件工程 物聯網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絡空間安全 |
化工與制藥類(本) | 能源化學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制藥工程 |
航空航天類(本) | 航空航天工程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飛行器動力工程 |
兵器類(本) | 信息對抗技術 智能無人系統技術 武器發射工程 裝甲車輛工程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生物醫學工程類(本) | 生物醫學工程 |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本) | 安全工程 |
生物工程類(本) | 生物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工商管理類(本) | 市場營銷 工商管理 會計學 |
工業工程類(本) | 工業工程 |
設計學類(本) | 視覺傳達設計 |
藝術設計類(專) | 環境藝術設計 |
其他(本) | 地面武器機動工程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
二、北京理工大學比較好的特色重點專業目錄
國家特色專業 | 軟件工程 安全工程 地面武器機動工程 車輛工程 信息對抗技術 自動化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
三、北京理工大學相關資訊推薦
(1)、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新生怎么轉專業難不難,附轉專業的要求和條件
(2)、2021級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宿舍條件怎么樣,有獨立衛生間嗎
(3)、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新生在哪個校區,總共有幾個校區
(4)、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新生在哪個校區,總共有幾個校區
(5)、2021級北京理工大學宿舍條件怎么樣,有獨立衛生間嗎
(6)、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北京錄取分數線多少分,附歷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7)、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浙江錄取分數線多少分,附歷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8)、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云南錄取分數線多少分,附歷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9)、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新疆錄取分數線多少分,附歷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10)、2021年北京理工大學在天津錄取分數線多少分,附歷年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四、北京理工大學簡介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創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擔任學校主要領導。學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在英國QS教育集團公布的2018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學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亞洲第76名、中國大陸第17名。學校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歷久彌堅。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現設有20個專業學院,擁有4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5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博士后流動站、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工程、材料、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學科先后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全世界前1‰,形成了“強地、揚信、拓天”的學科特色和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格局。學校現有教職工3342名,匯聚了21名院士、40名“*”入選者、34名“*獎勵計劃”教授、33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名“*”領軍人才、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擁有1個“2011計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8個國家及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