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谷諔馉巹倮,北京大學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高校于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有400多位兩院院士,中國人文社科界有影響的人士相當多也出自北京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并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
學生宿舍
一、本科生四人一間,全部住校內。宿舍配備床鋪、衣柜、書桌、電話、網線,自在暢游于理想王國!
二、研究生大部分住校內(2?4人間),少部分住萬柳學區,即將全部搬回新建研究生宿舍樓(兩人一間)。
三、住宿費(三類):
校本部: 750元/生/年(舊樓)
1020元/生/年(新樓)
醫學部: 1200元/生/年
食堂
北大的食堂,數目很多,各具特色。
主要使用飯卡結算的食堂有:
學一食堂:位于宿舍區,提供早餐。特點是價格便宜,但是風味不是很突出。基本都是大眾菜。午飯和晚飯時會有免費湯提供。招牌菜肴:醬肘子、冬菜包、辣子雞丁,肉丸子。
學三食堂(Campus快餐):位于學一食堂北側。分為中式快餐部、西式快餐部、水餃快餐部、面食快餐部。價格相對較高,環境較好,一般經常有社團等選擇在此開會。上午十點開門一直到晚上九點半。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在內自習。其中面食部有早餐,全天供應鮮豆漿。推薦面食部的刀削面。
學五食堂:位于澡堂對面。也供應早餐。一樓按類別出售主食、炒菜、冷飲等;二樓提供營養套餐。學五食堂的食品分量一般較足。開放時間比學一食堂稍長一點。招牌菜肴:銀耳玉米羹,香辣雞丸子,燉排骨,小炒雞絲。
2018北京大學醫學部招生簡章招生專業人數及錄取結果查詢詳細說明
2018北京大學醫學部大一新生入學軍訓時間安排和軍訓項目內容表
北京大學醫學部就業信息網官網登錄入口:http://www.bjmu.edu.cn/
學四食堂(燕南美食):位于圖書館、哲學樓、光華樓、大講堂交匯處。一般中午人會較多
招牌菜肴:煎包,炒年糕,四川窗口的炒肥腸
農園食堂:北大校內最大的學生食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于三教、四教、電教、理教交匯處。距這幾大教學樓都很近,故吃飯時間、特別是午飯時間,農園總是人滿為患。
家園食堂:一層分特色窗口。餐卡結算。招牌菜肴:炒牛肉、魚香茄條。二樓是聚餐的好場所,餐卡和現金結算均可。飯量一般很足。口味也不錯。
藝園食堂:一樓的布局和學五差不多。餐卡結算。招牌菜肴:梅菜炒飯,京醬雞絲,清蒸的雞腿,煎餅,三鮮豆腐或家常豆腐
燒烤涮:推薦那里的早餐,有餛燉,小籠包,煮雞蛋,火腿煎蛋。
這些食堂除了各自的特色,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盡量為學生提供方便。北大校內所有食堂都不用現金支付,而是使用學生餐卡,衛生方便。從分布位置看,農園靠近教學樓,學四與圖書館相鄰,其他的食堂則都設在宿舍附近。無論是上課、自習,還是在宿舍休息的同學都可以就近就餐。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提供餐具的食堂外,其他食堂都出售方便飯盒,可以讓辛苦了一天的同學們偶爾也偷偷不刷飯盒的小懶
使用現金結算的食校內餐廳有:
藥膳:位于二體網球場南面。推薦藥膳的餛燉和麻辣鲇魚。
佟園:校內的清真風味餐廳。回民同學可以去看看。
華美:位于42樓后,位置比較偏僻。主要經營炒菜,也就是家常菜為主。價格基本合理。
平均伙食標準
北京大學有學生食堂近10個,種類齊全,可以品嘗到全國各地優秀風味。
伙食標準因人而異,平均約350~400元/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