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新青年”“綠水青山圖”
24、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發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
請以“*新青年一一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恰當充實,論證合理。
②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
請你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符合邏輯;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人稱自定;有細節,有描寫。
2018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堅持立德樹人,穩中求進,結合北京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關注時事等特點,從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角度,在試題情境選擇和問題設置上,突出對學科基礎、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在試卷的整體性、豐富性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
一、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把回答高考語文試題,作為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上的最后一堂課,一直是高考語文北京卷的重要認知。因此在試題素材選擇和題目設計上,不僅注重高考的區分功能,同樣也注重其教育價值。
1. 寫作:成長與發展是關鍵詞。
2018年,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已經長成為青年,走進高考考場。
大作文第①題“*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意在引導考生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思考祖國發展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在成長的過程中,考生經歷過2008年的汶川地震,搶險救災的場景會在他們心靈上留下印記。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10年過去了,汶川重新站了起來,他們會感受到在廢墟上崛起的不僅僅是建筑,還有眾志成城的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意志。考生還經歷了北京奧運會,在體驗奧運會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初步感受民族自豪感。特別是進入*后,青年學子們日益成長,國家各方面呈現了飛速發展的態勢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例如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為中小學生講課;蛟龍號、“復興號”高鐵、大飛機、航母出海試航等重大科技成果問世;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顯著;城市更加宜居、鄉村更加美麗、文化更加繁榮;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尤其是那些為取得這些輝煌成就而艱苦奮斗、創新奉獻的建設者們的精神世界,已成為學生理想信念發育的精神營養。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引發考生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認識自己的成長與祖國發展的關系,將個人的成長自覺融入祖國發展的偉業之中,這是很有意義的。題目引導考生思考家事國事天下事,思考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寫作背景廣闊,寫作內容貼近考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有議論可發。
大作文第②題“綠水青山圖”,要求考生展開想象,用記敘文描繪自己向往的生態文明圖景。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題目可寫內容很多,如消除空氣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環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等。考生可以編寫故事,也可以寫散文;可以適當虛構,也可以在寫實的基礎上適當展開想象。寫作要求符合18歲青年喜歡想象的思維特點,寫作內容符合學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實際,寫作題目畫卷感強,富有審美性和文學意味,利于有特長的考生發揮。
2.閱讀:經典、科技與文化是著眼點。
經典的文學和文化著作,其豐富內涵對人格塑造、精神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考語文北京卷將經典名著納入考查范圍,引導學生通過文學文化經典著作閱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得啟迪。在去年考查《紅樓夢》《吶喊》《紅巖》《平凡的世界》等的基礎上,2018年又增加對《論語》的考查。《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很多思想觀點對于現代社會仍有著積極意義,如第13題選擇了《論語?先進》中孔子與弟子的一段對話,生動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孔子對弟子提出的“聞斯行諸”問題的不同解答,對學生的立身行事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發展的熱門話題和研究重點內容,第一大題多文本閱讀選擇了一組以“對人工智能的認識與思考”為主題的材料,引導學生在關注科技前沿發展、感受科學精神的同時,思考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從而啟發學生認識人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第五大題《水缸里的文學》是文學作品閱讀內容,作者回憶了少年時期由童話故事引發的好奇心、想象力對自己文學萌芽的意義,以及對之后文學創作的影響,從另一個角度引發學生對個人成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