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科目歷來都是一盤不易下的棋,多學科融合,難易間雜,融匯新知和舊知,又講求做題過程中的策略和技巧,如何輾轉騰挪是對考生學科能力的綜合考查。今年的文綜棋盤擺了一出什么樣的局呢?本報特邀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特級教師,對今年的高考文綜試題進行點評。
凸顯主流價值,呼應社會脈動和時代精神
“今年的高考文綜試題精心選擇反映時代主題,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現實題材,注重考查學生解決具體任務過程中自然流露的價值取向。”教育部考試中心文綜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認為,試題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內容融入試題設計中。
大連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政治特級教師崔慧娟認為,2015年高考文綜全國新課標卷一和卷二政治題所選取的背景材料,總體上體現了“熱點”和“典型”的結合,引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互聯網金融等社會熱點事件,使試卷充滿鮮明時代氣息。
文綜卷試題所選的案例充分體現人類共同關注的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湖北省黃岡中學特級教師周益新認為,全國卷地理試題所選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蝕、烏梁素海污染加重等案例,充分聚焦了人類共同關注的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文綜學科高考命題專家分析,地理學科命題設計始終貫穿著遵循自然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協調發展的價值取向,傳遞著中的“和諧”理念。
依法治國的理念也被浸潤在歷史和政治學科知識的考查中,高考命題專家舉例說,如海南卷思想政治第9、10題扣準依法治國主題,考查學生對“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以及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的理解程度。
突出綜合素質,側重考查學科思維能力
“綜觀全國一卷和二卷文綜地理試題,考查地理圖表的閱讀能力依然是重頭戲。”湖北省宜都一中教師毛永海認為,全國新課標卷突出考查考生地理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尤其是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球上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現實問題,突出考查有用的、可再生的地理知識。考生需要具有較高的學科素養、較優秀的思維品質和較強的考試能力,才能給出高水平的答案。
教育部考試中心文科綜合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表示,文綜各學科命題均以主干知識為考查內容,注重考查學科素養與學科思維能力。試題的切入角度雖更具多樣性,但考查的落腳點都著眼于基礎主干知識。比如,地理學科就是以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為主線。
突出綜合素質考查是文綜科目的基本要義。教育部考試中心文科綜合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說,在考查的設計上,今年綜合運用選擇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多種題型,充分發揮不同題型的優點,重點突出有效考查學生的各項基本能力。如全國二卷38題以稅收為話題,就稅收法定、稅收與小微企業發展問題,政治與經濟知識相互滲透,綜合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辯證分析、論證與闡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開放性,鼓勵考生個性化思考
北京市特級教師李曉風認為,今年北京卷題目設計用了相當新穎的手法,有一道選擇題的題干講了個小故事,采用情境設計,表現方式相當靈活,學生能否適應這種新穎的出題方式,還要等分數出來再看。
高考命題,一直面臨載體材料、問題設置等環節的創新,如何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又能讓學生適應這種變化,拿捏好創新的尺度,并不簡單。
“就政治試題來說,今年新課標卷一和卷二仍然遵循‘穩中有進,變中求新’的命題思路。題型、題量、難易度均符合考綱要求。但是每一個材料的選擇、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每一個選項的設計,讓考生對考題的感覺就是‘似曾相識,但又從未謀面’,因此得高分難。”崔慧娟說。
教育部考試中心文科綜合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試題增強了開放性,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呵護學生的個性思考與表達。如全國二卷第41題作為開放性試題,以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節假日的變化為切入點,要求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分析變化趨勢并說明原因。這首先需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尋找適切的角度,充分調動已有知識進行闡釋與論證,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開放性試題的設問沒有標準答案,采用梯度式評價標準與賦分原則,重在考查學生闡釋論證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全面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理綜:每道題都體現能力立意
■本報記者 劉博智 柴葳 劉盾 實習生 李陽橋
“沒有一道題不是以能力立意的。”看完理綜全國卷,黃岡中學生物特級教師汪芳慧說,試題將學科知識加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命題專家介紹,今年理綜試題通過在理論聯系實際、探究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設計試題情境,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回歸基礎,重點考查學生提取有用信息能力
“回歸基礎,回歸物理之本。”這是江蘇省天一中學特級教師卞志榮看完理綜全國二卷物理部分后的第一感受,“試題樸實平和,大多數題目的源頭來自課本,給考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這其中透露的信息是高考堅持回歸課本、回歸基礎,以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來構建整張試卷。”
教育部考試中心理綜試題命題專家介紹,今年的高考理綜試題,進一步豐富了試題的呈現方式,采用文字、數據、圖表等多種方式的融合,增加試題信息的廣度,考查學生從不同呈現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進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
“現學現賣,現場獨立自學是今年化學試題考查的一大特點。”命題專家介紹,全國二卷的第36題苯酚的工業合成,考生需要在利用化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獲取信息并利用相關信息分析實際工業生產的具體問題。
考查方式的創新,另一個突出的特點體現在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挖掘上,命題專家舉例,天津卷以中國古人觀察到的“雨色映日為虹”為背景分析虹的成因。重慶卷第1題和第6題“古代光輝燦爛的發明”考查相關的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知識點回歸基礎,設問方式力求創新,這透露了命題組的一個重要暗示:“考生必須在真正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才能順利作答,老師實際教學中搞題海戰術只能是事倍功半。”卞志榮如是說。
理論聯系實際,考查應用和實踐能力
“‘教真實的化學,學有用的知識’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特級教師孫天山評價道,“今年的理綜化學考題強調化學與生活的交融。”命題專家介紹,今年的高考理綜試題,突出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和科技前沿,強調學以致用。
“縱觀2015年的生物學試題,到處滲透著對學科思維的考查。”汪芳慧說,“生物試題采用了一些從現代科技和生產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新穎情境,滲透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領考生在生活中體驗生命奧妙。”
“這次考試的最大特點是實驗類題目分量更重。”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生物教師羅久遠舉例說,廣東卷大題第一題與最后一題均是實驗類題目,這要求師生平時要強化動手操作能力,不僅要側重教材,更要高于教材。
這個特點在全國卷也十分明顯。“以生物學基礎實驗為模型的情境實驗題是今年全國卷的特點之一。”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學科教研員陳嚴評價道。如全國二卷第29題,以番茄中的基因對果實成熟的影響,設制A、B、C3個組進行實驗。該題的題材新穎,力求變化,但設問樸實,強調知識回歸,兼顧對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
增加開放性探究性試題,鼓勵發散性思維
“今年增加了設計情境新穎、解答路徑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命題專家介紹,這些開放性和探究性的試題,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考查學生思維的全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命題專家舉例說,全國二卷第23題的物理實驗題,突破往年在實驗步驟中“填空”的方式,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并寫出實驗步驟,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化學實驗題歷來是高考化學兵家必爭之地,近年來試題的編制也在發生變化,試題改變了單一的實驗知識考查,向探究能力培養及體驗實驗過程轉變。”孫天山老師也察覺到了這種變化。
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化學對創新意識的考查主要體現在“設計”的創新意識上。要求考生對于給出具體要求的實驗目標,設計出新穎具有明顯反應現象或者定量數據的實驗方案,能夠證明實驗結論。例如全國一卷第26題的草酸性質探究題中就要求學生分別設計兩個實驗方案證明物質的特性。
這些試題給考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間,從而進行有創意、有個性的解答,并根據設計方案的科學性、簡約性、新穎性和全面性進行賦分,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
“效度略顯不足,這是今年試卷美中不足之處。”汪芳慧說,“就單題而言。2015年的高考試題充分體現了基礎性、新穎性、能力測試為主的特色。但是,單題的區分度之和不能代表整張試卷的信度。今年試卷內容效度略顯不足,如果能在必修3內容中擠出3?5分置于必修1上,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的內容效度。”
英語:全面考查語言運用能力
■本報記者 萬玉鳳 劉盾
今年高考共向考生提供了15套英語試卷,全國卷2套,用于18個省份;分省命題卷13套,用于本省份高考。教育部考試中心英語學科命題專家認為,這些試卷“穩定中求發展”,繼續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考查,試卷結構、考試內容和試卷難度基本穩定,詞匯量要求稍有提高,個別省恢復了聽力考試,使英語科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既有利于高等學校選拔優秀人才,又有利于促進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
選篇體裁和題材豐富,能力考查穩中求新
命題專家介紹,今年的15套英語試卷中,所有選篇都與當代社會生活有關,體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題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會現象、文化活動等。各套試卷在選材時都力求時代性強、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力求全面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今年試卷考查形式“穩中有變、穩中求新”。特色在于:閱讀“4選1”與“7選5”兩個題型的啟用,延伸了閱讀能力的測評范圍,既考查閱讀理解,又考查構篇能力;完形填空與語法填空、短文改錯相互補充,能夠較全面地考查考生靈活運用詞匯和語法的能力;短文寫作內容貼近生活,側重考查考生的語用能力。命題專家認為,這些試題全面覆蓋了考生的基本語言技能。
“基礎的知識往往也是英語聽說讀寫的基礎,也是應用的基礎,題目如果擁有很強的實用性,才有生命力。”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師衣小鳳表示,今年廣東卷基礎與綜合同在,創新與應用并存,對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去考查。
強化選拔功能,確保考試區分度
為實現高考為高校選拔優秀人才的考試目標,2015年英語試卷中有一定比例的試題面向水平較高的考生。命題專家表示,在語言運用能力評價體系中,較高層次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表現為識別作者或說話人的觀點、語氣和態度,也表現在運用給定的信息,將社會現實和個人經歷相結合完成寫作任務的能力。
今年全國若干套試卷中的完形填空,都選取了夾敘夾議的英語文章,考生既要讀懂故事內容,又要理解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個人感悟和人生哲理,這些內容的考查對今年考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構成一定的挑戰。
此外,全國二卷書面表達題要求考生根據要求描寫尊重長輩、陪伴老人的計劃,考生寫作時要將個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經歷、感悟與社會問題有機結合,既需要有真切的個人經歷,又需要較高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試題呈三大亮點,凸顯英語教育文化使命
命題專家表示,2015年高考英語試卷凸顯英語在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也凸顯中學英語教學乃至中國英語教育應肩負的民族文化使命,呈現出三大亮點:
一是立足中華文明,弘揚文化自信。如全國一卷語法填空試題選用了介紹中國陽朔的文章作為素材,文章描寫的陽朔美景令人贊嘆,對陽朔在國際自然景觀中的定位也令人自豪。廣東卷閱讀部分第二節,選取若干段有關中國文化在國外展演的英語片斷,要求考生進行信息匹配。
二是勿以善小而不為,核心價值觀自點滴融入。如全國二卷的寫作任務涉及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涉及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包餃子”。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題直接關聯中國的傳統美德“尊重長輩”。
三是強化跨文化意識,助力提升跨文化能力。如全國一卷寫作任務是邀請國外人士為校英文報紙投稿,介紹美國節日風俗和中學生生活;北京試卷寫作第一節是邀請美國朋友參加龍舟訓練營;天津試卷寫作部分則是與美國友好交流學校的中文班班長通信,聯系出國交流并向其贈書事宜。
在衣小鳳看來,英語試卷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題目,也給考生普及了文化,不僅很好地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也更好地融入了生活場景,考查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