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隸屬于北京市,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學院印刷工藝系。1961年文化學院撤銷,印刷工藝系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印刷工藝系基礎上組建成立北京印刷學院。經過58年的發展建設,學校已經成為學科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科學研究創新、辦學格局開闊的傳媒類大學。
年份 | 平均分 | 錄取人數 | 省控線 | 錄取批次 |
---|---|---|---|---|
2015年 | - | - | 548 | 本科一批 |
2015年 | - | - | 495 | 本科二批 |
514 | - | 495 | 本科二批 | |
2013年 | 521 | 271 | 505 | 本科二批 |
2012年 | 453 | 279 | 433 | 本科二批 |
2011年 | 456 | 341 | 435 | 本科二批 |
2011年 | 323 | 165 | 150 | 專科一批 |
學校堅持特色發展,以特色學科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學校初步形成了傳媒科技、傳媒文化、傳媒藝術、傳媒管理四大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了具有時代特征的數字印刷、數字出版、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構成的新型數字媒體專業群,擁有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授權點,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本科專業。學校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科院化學所、華南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4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4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北京市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學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高等學校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單位和秘書處掛靠單位、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原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動漫創作及人才培訓中心”。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強校戰略。2015年底,學校教職工共812人,其中專任教師540人,碩博比例達到88.15%,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48.7%。學校形成了以兩院院士的科技創新頂尖人才團隊,以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出版政府獎、畢?印刷杰出成就獎獲得者的行業領軍人才團隊,以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人才強教計劃高層次人才的教學科研團隊。已建成了學歷、年齡、職稱結構不斷優化的人才隊伍。2013年,學校成功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北京市屬高校中尚屬首例。目前已接收32名博士后入站,10人獲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動項目資助,獲得科研進校經費232萬元,立項42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文章59篇。在市屬單位包括高校中,獲資助總數排名第三,資助人數占博士后人數比例排名第一。
辦學58年,學校已經為社會培養輸送了5萬余名畢業生,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在北京市屬高校中名列前茅。
學校大力推進科研工作,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工程。現有9個北京市級重點科研機構,2012年、2013年科研經費均保持在7000萬元以上,、2015年每年新增科研經費6000萬元以上,擁有總值3.883億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館藏圖書總冊數114.74萬冊。中國印刷博物館是學校印刷出版重要的教育研究基地,館內展陳面積4600余平方米、館藏品26000余件。
學校強化產學研結合,建立了覆蓋新聞出版產業鏈的科研平臺。2010年經北京市批準,學校成立了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印刷學院大學科技園。2013年,學校成立了文化產業安全研究院、青島研究院。,學校獲批國家綠色印刷包裝產業協同創新基地,成立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與傳媒研究院。2015年,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研究中心、國家復合數字出版工程和版權保護工程落戶北印。學校與屬地政府、20余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兄弟院校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發起成立北京綠色印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建京南大學科技園。近三年承擔了100余項國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學校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發表學術論文近2000篇,被SCI、EI、ISTP、CSSCI檢索論文數近800余篇;申請專利470件,授權專利365件。榮獲國際國內大獎多項。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大力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等14個國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與交流關系,簽訂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與研究生聯合培養、共同授予學位的協議。在國內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多家企業在我校設立了獎助學金。學校成立校友會,積極利用校友資源,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服務。